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商标交易:在“陷阱”与“馅饼”之间
· 外企抢注“西游记” 温州民企提出异议
· “争夺”流行词语 民间商标投资人浮出水面
· 从“单打独斗”走向产业化 市场需要创意“流水线”
· 从打“时间差”起步 温州“商标超市”的市场启蒙
· 17家企业才拥有一个商标 中国商场的“品牌饥渴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商标交易:在“陷阱”与“馅饼”之间
本报记者 余华
  花两千元注册一个商标,一转手就能以几万、十几万的高价卖出——商标交易中的暴利,让人们看到了商标背后的巨大商机之外,也让一批民间商标投资人浮出水面。

  随着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不断推进,商标背后暗藏的商业资源,正在不断被人们所认识,一个新的投资、交易市场也开始出现。然而,不论是当初的“傍名牌”,还是时下盛行的抢注“流行词”,依然脱不了“初级”的影子。

  好商标,是一种稀缺的文化资源和商业资源。面对中国平均17家企业才有一个商标的现实,“商标”的商品化,离企业所需要的“创意流水线”服务还很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