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品味俄罗斯文化60年
· “我愿做一棵普通的小草,传播一种高尚的精神”
· 人物档案
· 用心灵诠释俄罗斯文学
· “和土地一样广阔的俄罗斯文学,曾经滋养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
· “独特的文化品格,让中俄人民有着许多共同语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品味俄罗斯文化60年
本报记者 任琦
  在无数关注“俄罗斯年”的中国人中,他无疑是特殊的一位。

  从15岁学会第一个俄语单词开始,“俄罗斯”就与他一生紧紧相连。

  此后,他沉浸俄罗斯文学60年,千万中国读者熟悉了他的名字。50岁起,他以个人之力直接翻译400万字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历时20多年才完成。

  而直到63岁,他才第一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面对他带来的一大摞译本,俄罗斯人震惊了。

  在他80大寿的时候,俄罗斯驻沪总领事在祝寿词中说:“您是连接两个伟大邻国人民心灵感情的拱梁……草婴,这两个汉字表现出难以估计的艰苦劳动,文化上的天赋以及对俄罗斯心灵的深刻理解……”

  在俄罗斯的风再次吹来的时候,我们走近草婴,走进深远宽厚的俄罗斯文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