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江南水乡”走向人水和谐
· 我省首个乙烯工程 获国务院批准建设
· 买到国外“问题”名牌服装可退货
· 不合格服装名称及货号
· 家庭垃圾 干湿分类
· 又有41家公司进入股改
· 水蛭身上挣大钱
· 中国(杭州)第六届人居展月底举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水蛭身上挣大钱
——桐乡陆家兄弟独创网箱养殖法
本报记者 嵇哲 通讯员 盛楚江
  一提起水蛭(俗称蚂蟥),农民的第一反应就是水田里吸食人血的那种可恶的小东西。但桐乡市河山镇庙头村的陆树松、陆树明兄弟俩却把它当成了宝贝,他们不仅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水蛭养殖基地,独创的网箱养殖法使他们成为全国唯一将水蛭人工养殖成功的人。他们也从小小的水蛭身上,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1年,陆树松听杭州医药界的一个朋友介绍,水蛭体内的水蛭素,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而现在野生的水蛭越来越少,市场缺口很大,养殖水蛭的前景非常看好。第二年,陆树松就与弟弟陆树明一起,承包了村里35亩农田,从江苏一个中医研究所以2.4元一条的价格引进了5.5万条水蛭,办起了欣龙特种养殖场。

  “这兄弟俩是不是疯了?养蚂蟥干什么?”陆家兄弟的怪举引来村里人的非议。在当时,水蛭没有人工养殖成功的先例,兄弟俩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水蛭养殖渐渐有了起色。特别是2004年,偶尔的灵机一动让兄弟俩尝到了水蛭养殖的甜头。

  刚刚孵化出的水蛭幼苗才牙签般大小,直接下田成活率很低。他们从高档水产品养殖中采用较多的网箱养殖法中得到灵感,将水蛭幼苗放入网箱养殖,彻底解决了天敌和逃逸的问题。此外,他们还在网箱上设置了遮阳网,这使得水蛭的生长速度大大加快,并顺利越冬。

  “按照中国科学院水生动物研究所的资料,水蛭一般每条重五六克,最大也就10克左右;而我们养殖的水蛭最大可达40克,平均每条重量有20多克。”陆树松面有得意之色,“我们有独特的养殖技术和药物控制,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看到陆树松兄弟俩养水蛭赚了大钱,附近的村民也纷纷投入到水蛭养殖中来。到今年他们已带动农户10多户,养殖面积200多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