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舟山资讯
3  4  
PDF 版
· 定海凸现海洋经济发展“三大优势”
· 舟山将举办“鸦片战争与定海”学术论坛
· “三篇教材”拂去历史尘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定海在鸦片战争中处于何等历史地位
“三篇教材”拂去历史尘埃
周永章 徐锦庚
  反映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中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三总兵率领清兵和定海人民奋起抗击英国侵略者的3篇作品《不屈的定海》、《竹山门》、《定海抗英六昼夜》,已入选北京市中学语文教科书第17册课本,并在北京各中学全面使用。这3篇作品,是经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市教科院审定通过,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汪浙成和著名作家陈源斌依据史料撰写的。

  据著名教育专家庄文中介绍,同一地区反映同一重大题材的3篇作品,同时选入中学教科书,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而更具意义的是,这3篇作品澄清了多年来史学界的一些谬传,还历史本来面目——

  英军侵犯舟山蓄意已久

  老说法:过去,史学界多认同晚清思想家魏源、清代文学家梁廷柟等人的说法。魏源在《夷艘入寇记》中云:“夷艘至粤旬余,无隙可乘,遂乘风窜赴各省”;梁廷柟在《夷氛闻记》中称:“夷船盘旋洋外,知要中无隙可乘,坐待非计,遂驶三十一艘赴浙江”。二人均将英军攻占舟山说成是在广东、福建碰壁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伺机行动。

  新观点:叶辛根据舟山收集的史料,在《不屈的定海》中写道:“在19世纪,对急欲向外扩张的英国来说,(舟山)军事上的战略地位尤显重要。他们认为舟山群岛是广州与北京的中段,接近几条通航的大河河口,能给侵华远征军提供一个设立司令部的合适地点。故而,1700年开始,英国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中国政府提出设立商馆,让给岛屿、开放舟山等地为通商口岸等等要求,表现出对舟山群岛强烈的觊觎之心”。“在他们的无理要求遭到清王朝断然拒绝之后,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悍然下达占领舟山群岛的命令”。1840年,英国远征军4000余人按照英国政府周密部署的作战计划,除留少量兵舰封锁珠江、牵制厦门外,司令伯麦率29艘舰船直闯定海水域。

  定海保卫战最为惨烈

  老说法:鸦片战争期间,共发生10多次战役、战斗,有些史料认为镇江战役是其中战斗最激烈、中英双方伤亡最重的战役。“……至英军死伤者则特多,为鸦片全战中所未有,……共死37人,伤128人,失踪3人”。

  (姚微元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鸦片战争史实考》)

  新观点:舟山收集的史料表明,第二次定海保卫战是整个鸦片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战。汪浙成在《竹山门》中描述,第二次定海战役从1841年9月26日到10月1日,经历了六天六夜。前5日,英军每次进攻都铩羽而归。而清军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远远落后英军的劣势下,仍能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血战六昼夜的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敌我双方参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三总兵同日殉国,麾下5800名守军无一变节投降。将士捐躯,忠魂昭昭。至今竹山门上,仍然到处是一座座阵亡的无名将士合葬墓”。

  陈源斌在《定海抗英六昼夜》中则写道,“英军虽然攻下了垂涎已久的定海,却在六昼夜血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定海城外东岳山下一座英军合葬墓,就埋葬着416具尸体”。

  定海抗英早于三元里

  老说法:一些教材和史料多认为,1841年5月30日在广州三元里爆发的人民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声。“三元里的斗争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第一次显示了只有在广大人民中存在着反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力量”。

  (摘自胡绳主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新观点:1840年7月,“英军占领定海城以后,定海人民奋起反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抛掷砖石,污染水源,坚壁清野。英军得不到新鲜食物和清洁的饮用水,官兵中疫病流行,从7月到12月短短半年时间,总共4000名占领军,患病的竟多达5000多人次,死亡448人。

  (摘自叶辛散文《不屈的定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