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文怀沙论美
· 品味百年越剧
· 石窟探奇
· 和谐浮想
· 花港的花儿
· 诚实大美
· 西溪 之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石窟探奇
■杨静龙
  一切都是那么雄伟神奇。四根粗砺的方形石柱支撑起石窟巨大的穹顶,石壁上凿刻着规整划一的神秘花纹,还有谜一样令人费猜的不明岩画,小方池里一汪数千年不竭的清泉……一切都在沉默着,又似乎在向人们叙说什么。

  石窟位于龙游县城北衢江和灵山江交汇处的凤凰山麓,面积数百平方米至一千多平方米不等,初步探明的24个石窟,现已开发5个。这一规模宏大、世所罕见的地下石窟群,千百年来一直沉睡于深水之中,成为当地农民洗衣淘米、汲水浇园的“无底水潭”,也曾是附近竹林禅寺的放生池。时至上世纪末叶,吴阿奶等4位当地农民筹资购买了抽水器材,用4台水泵连续抽水17个昼夜,这才“水尽洞出”。一段谜底深深的远古岁月,终因4位农民偶发的探奇心理,袒露于世人面前。

  站在石窟中央,面对空旷幽暗的窟穴,作家莫言曾向人们述说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远古时代,有一只金毛小耗子成了精,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许多小伙子爱上了她,为她争斗。姑娘为了平息战争,就对他们说,我喜欢在地下阴凉的洞里生活,你们谁能挖出一个最美丽、最高大的洞窟,我就和他在洞里结婚。于是战争平息了,许多小伙子开始挖洞,互相比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到了后来,人们已经忘了挖洞的目的,只知道挖洞是为了继承祖先的遗志。于是就出现了这千古奇迹。

  莫言把浪漫的爱情故事最后归结到一种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上,无意中激发了我的思绪,一幅悠远的画面在我脑际渐渐清晰起来——

  2500多年前,吴越大地硝烟弥漫,兵戈相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在吴国受尽屈辱,归国后,卧薪尝胆,制订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仇计划。“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为了保守秘密,便决定在姑蔑建立秘密军备基地。姑蔑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封地即在现今龙游一带,“是越国近在咫尺的友好邻邦,两国有江河相通,由姑蔑顺流而下,仅半日航程即可到达越国都城。”这正是越国天赐的战略后方。于是,数年之间,一个庞大的地下石窟群秘密诞生了。越王勾践在此铸造兵器,训练军队,最后与姑蔑国联合兴兵伐吴,一举攻下吴都姑苏。

  山下江涛声淹没了工匠们用青铜凿子凿击石壁的铮铮之声,洞口浓密的林木遮掩了进出石窟的忙碌身影,士卒们手持兵戈把复仇的呐喊强压在喉咙里。越王勾践端坐于石窟的薪榻上,面有饥色,却精神矍铄。

  岁月悠悠,谜底深深。关于石窟的成因,因为史籍毫无记载,民间又无传说,人们面对如此宏大的地下建筑群,探奇心理被空前地激发起来。于是,采石说、仓储说、宫殿说、战备说,众说纷纭。但一种精神似乎正在人们面前不断凸现出来。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石窟具有洞口隐秘,查无踪迹;单体独立,总体集中;规模巨大,临江便利的特点。它必定是在非常的压力之下,以非常的措施,凭巨大的决心,为了完成一个伟大的事业……这也许是迄今为止,人们对石窟精神最为贴切的演绎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