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欧盟批准对中越皮鞋征临时性反倾销税
·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推进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 习近平会见美国客人
· 游刃肝胆间 妙手写春秋
· 比出了差距,更比出了干劲
· 中西经济合作研讨会在杭举行
· 萨马兰奇成为 浙大名誉博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习近平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强调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推进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报杭州3月23日讯 (记者 周咏南) 3月21日至23日,省委举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充分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建设新农村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以干在实处的积极成效,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省委副书记周国富、乔传秀、夏宝龙和省领导王国平、斯鑫良、陈敏尔、章猛进、巴音朝鲁、俞国行、茅临生、龙安定等在会上发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市市委书记、市长和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学习会。

  习近平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重视“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坚持了我们党重视“三农”的一贯战略思想,又深刻回答了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重大命题;既是顺利推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又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既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着眼于“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又要突出农民问题这个核心;既要挖掘农民农业农村潜力,又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方略;既要发挥政府调节这只“看得见手”的作用,又要重视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手”的作用;既要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又要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我们一定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入,扎实全面地推进我省的新农村建设。

  习近平强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建设、协调推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推进农村全面建设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和促进“科技兴农”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积极推动我省各地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浙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

  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眼于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城乡均衡的公共服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城乡协调的发展体制等十个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努力达到“三改一化”的目标: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形成城市和农村互促联动、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此,要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建设:以发展强村,推进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靠建设美村,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抓反哺富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讲文明兴村,推进现代农民素质建设;促改革活村,推进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建法治安村,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班子带村,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习近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切合实际、符合民意。要建立健全规划总领、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各方主动参与的“一总三主”组织实施体系。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从各地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切实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多做实事。要加强培训,开展宣教,尤其要加强对县、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培训,增强其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要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深入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