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国际要闻
3  4  
PDF 版
· 互办“国家年”是今明 两年中俄关系主线
· 数万民众为米氏送行
· 人阵决定不参加 哈马斯新政府
· 世界各地举行反战示威
· 白俄罗斯 举行总统选举
· 波黑将修宪 三族轮流当总统
· 新劳工法案遭150万人抗议
· 美国宇航员计划 登陆月球背面
· 俄中关系是国际秩序积极因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米洛舍维奇的遗孀和儿女未能参加葬礼
数万民众为米氏送行
  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的灵柩18日从塞尔维亚和黑山首都贝尔格莱德运抵东部城市波扎雷瓦茨,安葬在米洛舍维奇自家老宅的庭院中。

  米氏葬礼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分析人士认为,如何对待米氏的政治遗产将决定塞尔维亚未来在欧洲的定位。

  数万民众送葬

  18日,当米洛舍维奇的灵车驶进波扎雷瓦茨时,部分等候在路旁的当地民众将手中的鲜花抛向灵车,随后大批民众慢慢聚集到灵车周围,簇拥着灵车缓缓向市中心驶去。波扎雷瓦茨市政当局在那里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在乐队演奏的哀乐和蒙蒙细雨中,米洛舍维奇的棺木被缓缓放入墓穴,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米洛舍维奇的姓名和生卒年。

  此前,数万名塞尔维亚民众当天上午聚集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塞黑议会大楼前举行悼念仪式,向停放在那里的米洛舍维奇的灵柩作最后的告别,人群中爆发出“斯洛博,斯洛博”的呼喊声。当哀乐奏响时,许多人忍不住失声痛哭。

  家人均未出席

  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副主席巴布林,以及美国前司法部长克拉克等出席了米洛舍维奇的葬礼。但米洛舍维奇的遗孀米里亚娜·马尔科维奇、儿子马尔科和女儿玛丽亚均没有参加葬礼。马尔科维奇目前旅居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她被塞黑当局指控犯有滥用职权罪而遭到通缉。如果她回国参加葬礼,她的安全可能得不到保证。

  米里亚娜·马尔科维奇的一封信在葬礼上宣读:“我已经等了你漫长的5年,但不幸的是,依然未能见到你。现在,你要开始等我。”米氏下葬前,在场者聆听了马尔科维奇和儿子马尔科·米洛舍维奇的书信。他在信中这样褒扬父亲:“叛徒和懦夫以国家利益为名为背叛祖国的行为辩解。真正的爱国者和英雄则像您一样为国捐躯。为祖国而死意味着永生。”

  “一个时代结束了”

  塞尔维亚人心情复杂地看待米洛舍维奇的死亡及其葬礼。

  “一个时代结束了!”塞黑《布利奇日报》18日头条写道。米洛舍维奇13年的执政生涯中,巴尔干半岛发生了四场大规模战争,前南地区超过20万人在那些冲突中丧生。

  米氏下葬当天,约5万名塞尔维亚人聚集在塞黑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纪念游行。那些支持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不少人来自当年巴尔干战争的纷争地,如科索沃、波斯尼亚等。“他是一位英雄,一个伟人。”一名支持者告诉美联社记者。

  米洛舍维奇的葬礼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美联社记者克拉托瓦茨认为,米氏身后,塞尔维亚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摆脱米氏阴影抑或复辟米氏传奇?

  克拉托瓦茨分析说,米洛舍维奇葬礼上数万支持者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说明塞尔维亚面临重新定位的两难局面。

  塞黑副总理米罗柳布·拉布斯发表文章说,“我希望,随着米洛舍维奇的去世,他为塞尔维亚勾勒的国家前景也随之埋葬。”

  米洛舍维奇执政期间,大力推行“大塞尔维亚”政策,一定程度激化了前南地区的民族矛盾。

  “塞尔维亚现在面临两种道路的选择:黑或者白,没有灰色,”拉布斯说,要么选择“国际孤立、科索沃独立、贫困加剧”,要么选择“融入欧洲、与邻为善、经济发展”。

  (综合新华社消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