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旅行
3  4  
PDF 版
· 寻找大汗的陵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寻找大汗的陵墓
■越 言
  根据蒙古的习俗,汗(也就是皇帝)的安葬之地是极为秘密的,这是由于游牧民族频繁的流动和迁徙造成的。特别是由于战争的原因,得到的地盘经常失去,秘葬的形式也就可以理解了。

  蒙古人以其强悍的军事力量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结束了元以前的分裂混战局面,疆域空前辽阔。但是他们的社会生产方式还留有蒙古游牧部族的特征。

  反映在葬制习俗上,贵族实行秘密潜埋习俗。据史料记载,贵族死了埋葬之后“以马蹂之使平”,然后在这片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子骆驼杀死,淋血在地上,然后派千骑士兵守护。到来年的春天,草生长茂盛之后,士兵迁帐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只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的所在。如果后人要祭祀时,就拉着那只失子的母骆驼引路,但见母骆驼悲鸣之处,就算是墓地了。由于墓地上无任何标志,也就从此无法辨认灵柩真正所在地点了。

  相传,成吉思汗在率兵远征西夏时死于甘肃清水县。他临终前命令秘不发丧,以免涣散军心。诸将于是把他的灵柩运回蒙古安葬,为了不使外界知道他的死讯,诸将在长途中“遇人尽杀之”。

  赶造好陵墓后,成吉思汗遗体被深埋地下。葬后,又出动上万马匹来回奔跑,将墓地踏平,然后植木为林。随后,为首的将领命令800名士兵将造墓的工匠全部杀死,而这800名士兵旋即也遭灭口,以防止暴露埋葬地点,使得成吉思汗的皇陵能够永远不受打扰。

  

  史载,成吉思汗逝世第二年,承继汗位的窝阔台按照民族传统举行了成吉思汗祭典。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确定每年四季举行祭祀大典,供奉成吉思汗在天之灵,以后几经演变,形成今天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成吉思汗祭典。

  守卫成吉思汗陵和祭奠成吉思汗,都由达尔扈特人来承担。达尔扈特是一些特殊的蒙古人,意为神圣的人,是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后从四万户蒙古各部选调出500户勇猛战将的后代,世世代代为成吉思汗守陵。历朝历代,达尔扈特人不能做官、不服兵役、也不缴纳任何捐税。他们惟一的职责就是忠心耿耿地守护成陵,并祭奠神圣的成吉思汗。不过,这里只是他们祭奠的所在,并非成吉思汗下葬之地。

  在蒙古国和我国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成吉思汗逝世后,他生前经历的重要场所都有蒙古族后代世代看护。但是,随着年代的久远,许多与成吉思汗略着边际的遗迹都被披上神秘的面纱。

  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是打开成吉思汗和元朝皇陵之门的钥匙。由于元陵的特殊性,虽经考古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依然是音信杳然。在这种情况下,文献资料的定位作用尤为重要。成吉思汗及元代皇帝有专门陵地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但这个地方的位置在哪儿?诸书的记载却大相径庭。

  不儿罕合勒敦山。

  起辇谷。

  泸沟河畔。

  大鄂托克。

  第五,八白室。

  这恰似5条歧路出现在我们面前,选择哪一条路更易于尽快接近目标,看来采取人们常用的先易后难的排除法可以少走弯路。我们还是沿着前人探寻过的路线进行考察,先从容易通过的道路走起。

  一

  一是八白室说。蒙古习俗尚白色,所谓八白室,就是由八室演变来的。由于时隔久远,清人误把祀堂和葬地混为一谈,故将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的祭祀之地称做“园寝”。伯希和也曾说过:“所有关于成吉思汗的陵墓在漠南、特别是在鄂尔多斯的传说,显然是后来编造的。这都是把陵墓本身同祭祀已故皇帝的宫帐混淆起来的结果,也是这宫帐从漠北迁来河套的结果。”(《马可·波罗注》(英文)第1卷第349页)

  八白室是成吉思汗的祀堂,而非葬地,在目前学术界已成定论。需要指出的是近年在伊金霍洛旗新建的金顶穹庐式成吉思汗陵,同样不是成吉思汗骨殖埋藏地。否则这一千古之谜也就不存在了。

  二是大鄂托克说。大鄂托克,又作大谔特克,此地为成吉思汗葬地的说法,不仅见于无名氏所撰的《黄金史纲》,而且罗藏丹津的《大黄金史》、《蒙古源流》等书也有记载。但是,这一说法仅出自明清之际几种相互关联的著述,此前许多重要史籍中从未出现过。而且,说大鄂托克在“阿尔泰山之阴,肯特山之阳”,所划定的范围是一个大而无当的千里空间,换句话说是葬于漠北高原。在蒙古语中,大鄂托克本身就含有大地之意。埋于大地之下的说法很幽默,但却根本无法求证。于是大鄂托克为成吉思汗葬地的说法被人们所摈弃,这看来是很正常的。

  三是泸沟河畔说。泸沟河在元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即今克鲁伦河。其河发源于今蒙古国大肯特山脉东坡,弯曲从东北流入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呼伦湖。这里是早年蒙古民族活动的地区之一。相传因这里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所以死后葬在此地。但是,克鲁伦河全长1264公里,其河畔之说也过于笼统,与大鄂托克类似,使人无从下手。

  四是不儿罕合勒敦山说。这一地区与成吉思汗家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这一地区是怯绿连河(克鲁伦湖)、斡难河(鄂嫩河)、土兀拉河(土拉河)的发源地。因此史称“三河之源”。这里有一座名叫不儿罕合勒敦的大山。从这座山的一个坡面流出许多河流。这些河流沿岸有无数树木和森林。成吉思汗的驻夏和驻冬牧地就在那一带;他出生在斡难河下游的不鲁克孛勒答黑地方,距不儿罕合勒敦有6天路程。有史籍明确的记载,加之归葬世居之地合乎情理。

  五是起辇谷说。既然我们说不儿罕合勒敦山有可能为元陵,那么《元史》所记载的起辇谷陵地又如何解释?它们之间又有何种关系呢?在《元史》中,成吉思汗及元朝皇帝们的埋葬处都被写成“起辇谷”3字。一代代学者推敲之后,拟音为Keluren谷,即元代汉译中的“怯绿涟”河,今天多用汉字“克鲁伦”音译——那是一条名河。但它河谷辽阔,地表上并没有封土或其他陵寝遗痕。

  二

  近200年中有100多个考察队寻找过成吉思汗的陵墓,都没有成功。在众多的寻找陵墓的考察队中,最大规模的要数1990—1993年间的蒙日联合“三河源”考察队了。他们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对地下30多米深处进行了考察,考察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

  1990年,日本80岁高龄的著名考古学家江上波夫,购买了蒙古草原的卫星图像,还动用航测直升飞机,将肯特山与和林草原拉网式遥测勘探。他们与蒙古国科学院合作,斥资上亿美元,在蒙古国内的克鲁伦河畔的所谓“起辇谷”寻找成吉思汗及其他蒙古皇陵,找到近3500座13世纪以前建造的古墓,而且还发现了成吉思汗时代的古城遗址,但最终没有找到一座皇陵。

  一直持续了3年后,于1993年又作了一次补充性调查。这次考察,运用了当时一切科技手段,如卫星照片分析、地球物理学的地下勘探、田野考古研究等。到最后,只有遗憾地说,此次课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是说,还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墓。

  是他们工作有疏漏,或是遥感技术不可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整整工作了3年多的时间,而遥感考古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探查方式。近年来,考古学家通过遥感勘测分析,发现了阿曼沙漠中的古城;发现了柬埔寨新的吴哥古迹;发现了法国勃艮地区古罗马时期的大道和村庄。美国利用侦察卫星,发现了约旦的古罗马军团驻军要塞,还发现了中美洲危地马拉北部原始密林中玛雅人遗留的城市。1997年日本东海大学、早稻田大学利用中磁波雷达,发现了埃及达哈什尔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前1570—前332年)的墓室,并用计算机复原了7个墓室。20世纪末,美国考古学家利用遥感发现了地中海水下的亚历山大城。这一消息轰动了世界。

  那到底为什么江上波夫的努力毫无结果?只有一个解释:他们陷入了误区,他们所勘查的区域压根就不是成吉思汗陵墓所在地区。

  江上波夫之后,1995年,美国考古学家也动用卫星遥感、GPS卫星定位和更大清晰度卫星图像,详细分析蒙古国东部地区,寻找数年,也是一无所获。最后认为,成吉思汗陵墓或许并不在蒙古境内。

  三

  2000年7月23日,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徐徐降落,从飞机里走出一班人。他们是来自美国的特立独行的探险家穆里·克拉维兹和他率领的由科学家、考古教授和翻译组成的考古探险特别小组,他们此行的任务仍然是寻找成吉思汗的神秘陵墓。

  这次探险计划的出台过程一点都不复杂。早在2000年初,克拉维兹便向外界宣布了自己的探险计划,这一计划的传奇性和可操作性立即引起了一些投资者的浓厚兴趣,投资者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尽最大努力,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和陵墓里埋藏的宝物,这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在3年内完成!

  克拉维兹初步估计了一下,要完成这个目标,如果天气条件允许,在未来3年里,他必须每年拿出3个月,跑遍蒙古那些最偏远的地区,寻找成吉思汗活着时留下的线索。只有找到真实可靠的线索,才能谈得上寻找成吉思汗陵。

  克拉维兹从20岁的时候就迷上了成吉思汗,开始收集与成吉思汗和元朝有关的书籍,共收集了600多本,称得上一个小型的成吉思汗图书馆。所以过去他主要从书本上去认识成吉思汗,现在突然走出古书堆,准备到辽阔的远东地区实地探险,难怪舆论反应不一:有的称赞他特别大胆,有的认为这是一次有勇有谋的行动。

  克拉维兹认为:“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个人能比我更了解成吉思汗,而且我禁不住要说:‘成吉思汗,我真的了解你!’”

  到2000年末,考古小组把考察的范围缩小到三个地点。第一个地点是一座传说中埋葬成吉思汗的山。但爬到半山腰时,他们的马就再也不往上爬了。他们只好返回营地,最后坐直升机登上山顶,可这座山并没有给他们任何惊喜。第二个地点被命名为“穆里”,因为这是穆里·克拉维兹自己研究的结果。考古小组总共在这一地区发现了150座不同时期的古墓,但最后证明都不是成吉思汗陵。

  2001年7月17日至21日,考古探险队在途中偶然认识了一位76岁的牧羊人。牧羊人说自己接受父母的命令,几十年来一直在看护着一堵石墙,因为他的父亲告诉他,那里埋着一位重要人物。这个地点就是宾得尔山北面的乌格利格其贺里木。据牧羊老人讲,他们家很早就守卫在这个地方,至今已传了40代,至于为什么守在这里,他们也不清楚。蒙古科学院地理学研究所巴扎尔库尔博士认为,在乌格利格其贺里木发现的陵墓群也许是匈奴大汗的,因为匈奴人有将大汗遗骨安葬在10米深的地下的传统。

  墓地位于蒙古北部的巴什利镇附近,至少有20个从未被挖过的坟墓。该墓地坐落在山腰上,离山峰并不远。从它们的外观可以判断,这都是“上层人士”的坟墓。该墓地的下方,还有40多座坟墓。据称,当地的老百姓管这些坟墓叫“布施者城堡”、“清人城堡”和“红岩”。据说,先前的江上波夫考古队曾在1990年来过这儿,不过,由于他们是想寻找一座大型的地下陵墓,结果对那里的墓地并不感兴趣。

  等到他们打开墓地,挖出了一些石制的蛇形墓葬品和一些萨满教的祭祀用品。但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那道石墙里还布满了毒蛇,扑向考古队员,接连有数人被咬伤。之后,又有人举报,他们在挖掘过程中不尊重文物的行为。

  不久,当地政府经过调查,发现克拉维兹考古队手续不全,随后蒙古政府下令所谓的“考古队”停止挖掘并撤出那个地区。当地一些媒体认为,蒙古政府阻止这支考古队继续发掘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考古队的醉翁之意不在科学研究,而是商业利益。因为考古队计划在挖出一点东西后,办一个所谓的博物馆,并把这里建成旅游点,从中牟取利益。

  很多蒙古人都记得,5年前,日本江上波夫的“三河源”考察队也是以帮助蒙古学者寻找成吉思汗墓为由,通过卫星遥感等许多先进技术,对蒙古境内所有与成吉思汗有关的地方,进行了一次底朝天的考察。最后一句“没有找到陵墓”就算对蒙古方面作了交代,但蒙古的地上、地下的资源情况全给日本方面兜了个底。

  随后,蒙古政府组织了有关专家进一步勘察了那片墓地,最后证明那只不过是一块假墓地。

  不过,克拉维兹并不气馁,据说,他今年还要带考古队重新回到这一带,继续发掘工作。

  四

  在蒙古境内的考察没有取得成果之后,近年来,在中国境内却不时冒出一些和成吉思汗陵有关的新闻。其中,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及其周边地区,特别引人关注。

  《蒙古秘史》中记载:“途中,猎野马群于阿尔不合。时成吉思汗所乘赤兔马,见野马群撞来,赤兔惊而成吉思汗坠马,肌肤痛甚,营于搠斡尔合惕之地矣。”据专家考证《蒙古秘史》中所记“阿尔不合”就是现在的阿尔巴斯;“搠斡尔合惕”,蒙语意为“多窟汇聚之处”,而蒙古高原石窟甚少,堪称“多窟汇聚之处”的,目前发现的只有阿尔寨石窟。

  阿尔寨石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分布于高约80米、东西长约300米的褐红色砂岩平顶山——阿尔寨山上。据说山上原有108眼石窟,因此又名“百眼窟”。阿尔寨石窟在北魏时即有开凿,到西夏时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从现有部分石窟的半椭圆型佛龛、设坛、覆钵式和楼阁式佛塔、壁画、莲花藻井等均可看出这一时期的特色。因此,在成吉思汗养伤之时,它已经是“多窟汇聚之处”。

  成吉思汗不顾伤病之躯,挥师进攻,三军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加速了西夏的灭亡。第二年,成吉思汗逝于军中。

  现在,在这一带可以找到许多和成吉思汗晚期活动相关的地点。特别是,在阿尔寨山的第28号石窟中,有一幅壁画与成吉思汗的安葬关系密切。关于这幅画,有专家认为是《蒙古安葬图》,鄂托克旗旅游局编印的《鄂托克旅游》中介绍是《蒙古贵族安葬图》,阿尔寨石窟文化保护所制作的说明牌上介绍是《蒙古帝王安葬图》。

  壁画第二格所绘,正是“以马蹂践”,“逻骑以为卫”,“以万马蹂之使平”的诸般场景。以如此生动的笔墨描绘出成吉思汗的丧葬过程,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而且,阿尔寨山在成吉思汗逝世后曾长期是祭祀成吉思汗的场所,并在阿尔寨山东、西、南面半圆形分布有13座敖包,分别祭祀成吉思汗的苏勒德军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和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尔的军旗等等。

  神秘的阿尔寨石窟、遥远的传说、延续了800年的祭祀活动,是否正在向我们传述着某种信息呢?

  五

  另外一个近年来浮出水面的地点是青海三道海子石堆墓。

  没有人知道这些石堆的真正来历,它似乎历经了几千年的雨雪风霜。石堆墓的海拔为2690米,墓高15米,底座直径近百米,是由两万多块石头堆砌而成。墓体、天道、墓碑、图腾、墓外圈、护陵河组成了这个奇特的石堆墓的全部。有专家推测,如此浩大的古墓工程,是墓主权力巨大,身份高贵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三道海子石堆墓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贵由汗之墓。但有关专家考证后认为,这是一座元朝的皇陵,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古代草原游牧民族中最大的古墓群之一,其规模在西北地区极为罕见。因此,三道海子被誉为“西域佳境中的一绝”。至于其墓主,还是个谜。有些学者认为,成吉思汗的陵墓可能埋在三道海子附近,甚至不排除就在巨型石堆墓里。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解释说,三道海子附近,有成吉思汗当年西征时开辟的四车道栈道,有当年成吉思汗驻扎军帐的遗迹,烽火台,还有其父的拴马桩等等,说明青河对成吉思汗非常重要,有理由成为他的心灵和精神的故乡。

  不久,又在附近发现了一座经过人工改造的神秘“大山”。此山面南背北,左右各有一湖,湖间有人工河相连,山体的一半明显被人工改造过,许多从土中裸露的石头与山岩基本走向不符。在这里还发现了凿有圆孔的大型动物肩胛骨,这种骨头被用作占卜的器具,且多为随葬之物。

  这使人想起《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为殉者。”有专家认为,青和县三道海就是人们遍寻不着的“起辇谷”。阿勒泰山脉上的这座“大山”就是成吉思汗陵,但真要“验明正身”尚需时日。

  六

  目前,成吉思汗的祭典,分年祭、季祭、月祭。其中以农历3月21日的春祭大典最为隆重。达尔扈特遵照仪规各司其责,祭典井然有序,蒙汉群众踊跃参加,并在祭典后进行贸易活动。

  1954年4月1日,新中国的中央政府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了陵园,并将散落在各地的成吉思汗遗物逐步集中到了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的祭祀至今已延续了776年,在人类历史上大概是绝无仅有的。只要这里的香火绵延不断,只要这里的祭祀文化传承不绝,那么成吉思汗墓地在哪里,对于蒙古族人来说,意义就不太大。就如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访华提起这个问题时的回答一样:“成吉思汗去世时说过一段话,他说,让他的陵墓永远不让世人知道。因此,我们遵循成吉思汗的这一遗嘱。我认为,成吉思汗陵墓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这并不重要……让它永远成为一个谜,使那些愿意猜谜的人继续猜这个谜吧。”

  作为一个生于草原、长于草原、热爱草原,并从草原走向世界的英雄来说,以蓝天绿地作为他的墓穴,才能真正衬托他那震古烁今的豪情吧。  

  光阴似箭,成吉思汗的身体已然尘归尘、土归土。但我们问每一位牧民成吉思汗英魂的归宿时,他们都说:圣祖没有离去,草原依旧广阔,他的灵魂就在我们身边,他就如长生天一样时时刻刻庇佑着我们;他的灵魂在悠扬的蒙古长调里,在每一个敖包的每一块石头里,在克鲁伦河千年流淌的九曲十八弯里;他保佑他的子孙年年水草丰美、牛羊兴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