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国际要闻
3  
PDF 版
· 伊朗和西方强硬对峙
· 进一步加强巴中战略伙伴关系
· 阿里亚斯当选哥斯达黎加新总统
· 奥斯卡·阿里亚斯
· 外交努力仍是明智选择
· 油价和伊朗核问题
· 安南提交联合国管理改革报告
· 哈马斯否认 认可“路线图”
· 缴械为和平
· 伊拉克内政部长 车队遭袭
· 韩国大国家党代表 要求小泉停止“拜鬼”
· 墨中经贸合作大有潜力
· 谁在阻挠联合国改革
· 一些国家重申反“台独”立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第三天风云突变
伊朗和西方强硬对峙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8日在其总部所在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继续进行,与会35国代表将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所提交的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进行商议。

  会议自6日开幕以来,围绕伊朗核问题的磋商一直在会场外没有中断,但前两日一度稍显乐观的气氛8日突然改变。美国和欧盟公开表态:要么伊朗服从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要么联合国安理会见。伊朗也毫不示弱,威胁将对美国实施报复。

  欧洲:提交安理会不可避免

  与前两日由不透露姓名的外交官员向新闻界吹风的做法不同,8日出场的都是具有一定分量的角色,包括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托马斯·泽尔策、美国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格雷戈里·舒尔茨。

  泽尔策重申了欧盟外长2月27日就伊朗核问题所发表的声明,说巴拉迪对理事会作的报告显示,“没有取得进展”。

  他还说,欧盟“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即对与伊朗核计划的规模和现状有关的不确定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澄清,这让人感到可惜,而且令人担心。”

  美联社援引一份据称为英、法、德三国准备稍后提交的声明草案内容说,现在对伊朗铀浓缩计划的了解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有信号显示伊朗核计划可能为军事规模”。

  英国驻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使彼得·詹金斯8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说,由于伊朗不愿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充分合作,不愿意遵守自己的国际义务,联合国安理会对此采取行动将“不可避免”。

  美国:伊朗有材料

  制造10颗原子弹

  法新社8日报道说,巴拉迪提交的报告中说,伊朗没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全面合作,而且不顾国际社会要求,恢复铀浓缩活动,但报告没有明确说,巴拉迪是否认为伊朗有其他秘密动机。此前,伊朗一直说,自己的核计划为民用目的。

  报道说,舒尔茨宣称,伊朗有用于制造核弹头的计划,并将此与伊朗的核计划、伊朗军队和伊朗决心开展大规模铀浓缩计划的决心联系起来。舒尔茨说,伊朗已经拥有85吨六氟化铀气体,并说这足以制造10颗原子弹。他说,现在应对伊朗核设施进行特别核查。

  伊朗:“西方将向我们投降”

  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8日在伊朗西部洛雷斯坦省发表演讲,态度也进一步变硬,声称伊朗绝不会在核问题上“妥协”。

  “伊朗不会屈从于任何政治压力,不妥协,而且将一路走到底,”艾哈迈迪—内贾德说,“我们的敌人至今依旧强大,因为我们过去软弱,但是伊朗民族需要懂得,如果我们众志成城地站在一起,西方将向我们的要求投降。”

  “我们已经作出决定,他们最终必须屈服于伊朗民族的一致决定,”他说。

  数千人在台下示威支持艾哈迈迪—内贾德,他们高呼口号“核能是伊朗不可否认的权利”。

  内贾德还说:“伊朗不会屈从于任何政治压力和勒索。他们可以开会,3个,然后5个,再然后15个,但那不会改变任何事情。”此话显然是指伊朗核问题逐步演变,最终发展到由安理会讨论的过程。

  媒体:伊朗态度“罕见刺耳”

  德新社8日说,艾哈迈迪—内贾德上述表态证实了西方外交官的担心,他们认为随着伊朗越来越不可能向妥协方面改变态度,加快解决眼前僵局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尽管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7日否认俄曾提出允许伊朗在境内部分铀浓缩的提议,但德新社说,在维也纳的西方外交官证实,提议是存在的,只要伊朗先停止先前开始的铀浓缩活动、冻结工业化铀浓缩活动数年并回到谈判桌前,欧盟就接受俄提议。

  媒体8日晚些时候得到伊朗代表团一份准备提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的声明。美联社评论说,声明措词“罕见刺耳”,直接对美国发出威胁。

  “美国有能力制造伤害和痛苦。”声明说,“但是美国也易于遭受伤害和痛苦。所以如果这是美国希望选择的道路,那么就让球滚动吧。”

  “当然,我们不会那么天真,我们相信美国意欲隆起肌肉。”声明说,“但我们也听到了肌肉下面骨头断裂的声音。”

  伊朗代表团团长贾瓦德·瓦伊迪还对法新社记者说,伊朗现在不会使用石油作武器,“因为不想与其他国家对抗”,但也许以后会重新评估形势,“如果形势变了,我们将不得不重新审查我们的政策”。黄恒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