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体育新闻
3  4  
PDF 版
· 种子选手首日轻松晋级
· “0.1”的质变
· LG杯古力再胜一盘
· 大师赛“和风”吹
· 火箭队三连胜 姚明功不可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3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笔者:在义乌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市场建设中,义乌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大。请问,义乌政府是怎样做到“有为”和“无为”的呢?

  吴蔚荣:在义乌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义乌在市场建设当中,政府的作用十分明显。有些同志对义乌的发展有一种误解,觉得地方政府管得不多,完全靠民营经济自发、自主地去发展。义乌民营经济非常发达,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过程中,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还是很有作为的。我们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面,作了大量的思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该交给市场去配置的资源坚决交给市场,政府从来不去干预;该政府管的事情和该政府有所为的事情,我们牢牢地把握住。

  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义乌市场能够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可以试想,如果没有义乌市委、市政府有力的主导,很难想象义乌市场能够五易其址九次扩建,达到现在260多万平方米、拥有5万多个商位的这样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国际商贸城。

  笔者:现在,外界对“义乌模式”或“义乌经验”这种说法很多,义乌是如何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

  吴蔚荣: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关心义乌发展。义乌地处浙江中部,既不靠海,也不沿边,更没有享受到特殊的国家扶持政策,但义乌不可思议地发展起来,成为全国、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有其深刻的内涵。

  首先,源于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义乌历来有重商亲商的传统,早在明末清初,囿于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等因素制约,义乌农民就开始从事“鸡毛换糖”的原始商业活动。通过漫漫征程的历练,使义乌人血脉深处流淌着诚信创业的基因,骨子深处蕴含着勇于创新的精髓。

  其次,崛起于实施“兴商建市”战略。改革开放后,义乌率先创办了小商品市场,历届党委政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工作作风和坚持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把该交给市场去配置的资源坚决交给市场,政府从来不去干预,有力地推进了市场转型、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第三,提升于抢占国际化先机。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义乌市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主动融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速与国际接轨进程,大大拓展了市场发展空间。义乌市场已从“买全国、卖全国”跃升为“买全球、卖全球”,成为了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同时,以专业市场的发展提升,来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笔者:义乌一直以来是以市场闻名海内外,但近几年来,义乌在打造小商品先进制造业基地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义乌的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义乌也想把自己打造成为小商品制造基地,这方面的基本情况如何?未来一段时间,政府部门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吴蔚荣:建设成国际性小商品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目前,义乌已形成了针织、饰品、工艺品、化妆品、玩具等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行业,先后被授予中国拉链基地、中国制笔工贸基地、中国香水及彩妆生产基地、中国袜业名城和中国无缝针织服装名城等称号。“小商品,义乌造”的口号已经喊响。

  “十一五”时期,我们将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等方面下足功夫,进一步推进小商品制造基地建设。

  一是发展“集群型小商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实施义西南和义东北两大产业带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壮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优先发展具备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一批传统优势行业,合力打造服装、纺织、工艺品、机电、饰品、拉链、化妆品、玩具、文化用品等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块状经济向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国际性产业集群的转型。

  二是发展“技术型小商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转化,实现自主创新的重点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创新成果,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打造小商品研发中心。

  三是发展“高附加值小商品”,实施质量立市和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自创品牌和行业联合创牌,努力实现由复制模仿、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为主转变,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产品和行业品牌,积极开展优势行业产品技术标准创建工作,争取建立一批国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成为国家级小商品行业和国际贸易标准的重要中心。

  笔者:义乌被列为全省“十一五”现代服务业五大建设高地之一,义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情况和今后工作的具体打算和安排?

  吴蔚荣:近年来,义乌市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重点,积极推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全市产业结构率先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战略性调整。

  一是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推进强势突破。市场是义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我们紧紧抓住商贸业这一龙头,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小商品城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商位5万多个,从业人员20多万人,汇集了十万余家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的40万余种商品。

  二是强化新兴服务业发展,推进领域突破。大力培植与市场相关的会展、物流、购物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致力打造知名会展城市。走出了一条以贸兴展、以展促贸的新路子,2005年共成功举办各类展会80余个,其中2005义博会实现成交额80.98亿元,外贸成交额占65.3%,义博会已成为国内第三大贸易类专业展会。着力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全市现有货运经营单位600多家,全球20强海运集团已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2005年经海关义乌办事处办理出口标箱11.4万只,并被省政府确定为浙江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全力构筑国际购物天堂。国际商贸城创建成为全国首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2005年来义乌购物旅游达360万人次。

  三是统筹服务业全面发展,推进整体突破。在保持商贸业和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下大力气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积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培育各类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业发展。努力实现服务业整体发展。

  在浙江省“十一五”规划中,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被列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建设的五大高地之一,我们必将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来抓,引导各类服务业向产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使服务业成为义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在义乌市“十一五”规划中,我们也确定了服务业发展九大重点领域:1.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做大现代批发业;2.以适应消费升级为方向,拓展商业零售业;3.以“义博会”为依托,提升会展业、旅游业;4.以“大通关”建设重点为契机,做强现代物流业;5.以涵盖全市的宽带网络为基础,推动信息服务业;6.以功能提升为切入点,壮大金融服务业;7.以持续健康稳定为基础,推进房地产业;8.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提升中介服务业;9.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目的,发展公共服务业。

  

  笔者:近年来,义乌市新农村建设力度很大,公共财政发挥了很大作用。请问吴市长,政府是如何让公共财政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的?

  吴蔚荣:义乌从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入手,建立了综合财政预算和“一个笼子管收入、一个口子管支出、一个盘子编预算、财政监督全过程”的财政运行机制,此举不仅得到了国务院研究室和省领导的高度评价,也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收支行为,统筹了政府财力,壮大了财政实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能够照耀农村,有力地支持了义乌新农村建设,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在具体的工作上,一是以城乡一体化为载体,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全省首个城乡社区布点规划,从2002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现已完成18个村的旧村改造和303个村的环境整治建设。积极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异地奔小康”安居工程、绿色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等,不断改善农村整体环境。

  二是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做大做强农村经济。积极实施“以工哺农,以商强农”战略,大力开展标准农田建设、“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稳妥推进农用地流转,推行农业保险,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吸引工商业主投资农业。大力实施“强龙”工程,2005年市财政共安排1150万元用于表彰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以农村社保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十五”期间,全市财政累计支出社会保障资金9.9亿元,实施了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和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现有11.5万被征地农村居民和46.1万城乡居民参保,参保率分别为91.3%和72.1%。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开展“市场带百村”活动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到30.6%。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事业、体育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新农村建设的黄金期,义乌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完成主城区1/2村庄的新社区建设,启动和实施1/3副城区村庄、1/4城郊区村庄的新社区建设,全面完成全市所有农村的村庄整治任务。努力改善农村生活和消费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农村生活方式。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和素质培训,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建立和拓宽农民增收的稳固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访义乌市长吴蔚荣

  徐晓恩  徐贤飞

  着力构建和谐发展的新义乌

  核心提示:义乌,浙江中部快速崛起的一座国际性商贸城市。“十五”期间,义乌经济社会呈现“量在扩张、质在提升、全面发展”的喜人态势,综合竞争力名列全省县级市首位,全国百强县排名从2000年的第20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15位。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00.1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4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6亿元,分别年均增长31.5%和32.9%。

  “十五”期间,义乌市场长盛不衰,新增市场营业面积120万平方米,市场总面积达260万平方米,确立了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地位,被列为全省“十一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建设的五大高地之一,并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会展城市”和“中国最佳会展城市”,义博会实现了从全国性展会向国际性展会的新跨越,成为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国内第三大贸易类展会。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既不靠海,也不沿边,更没有享受到特殊的国家扶持政策,但义乌不可思议地快速发展起来了,成为人们经常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前不久召开的义乌“两会”期间,笔者专门走访了义乌市市长吴蔚荣,与其就义乌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进行了交谈,以下是这次谈话的部分内容:

  形象导刊

  国际商贸城

  义乌城市

  把不该管的事坚决交给市场

  以商贸业为龙头统筹城乡发展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