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2006年, 温州资金流向何方
· 破解资源瓶颈 温州民资抢先接住“橄榄枝”
· 温州民资的“国企猜想”
· 提升产业层次 国企要素资源最具吸引力
· “藤蔓经济”反哺温州 向外扩张为了更好发展
· 有别于短期投资 参与国企改革不是“炒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提升产业层次 国企要素资源最具吸引力
  “北京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高高在上的。如果不是北交所主动来温州推介项目,参与北京的国企改制我们想都不敢想。”周德文告诉记者,对于此次北京有关单位“放低身份”,来温州主动伸出“橄榄枝”,温州企业家是“又惊又喜”。

  北交所总裁熊焰的一番话,则道出了北京方面的初衷。“温州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有活力的群体,它代表了活跃的民间资本。我们希望通过温州民营企业的参与,向所有民间资本发出一个信号,国企的大门正在向民企进一步开放。”

  “出身寒门”,是诸多温州民营企业发家史中的一个共同点。靠着当年手工作坊加工式的小本经营,温州的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打拼走到了今天。

  与之相比,那些北京的国企在温州企业家眼中看来算得上是真正的“豪门”。国企特殊的身份,不仅使它拥有了不小的生产规模,而且还储存了大量丰富的研发人才、生产技术、市场网络,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众多温州民营企业无法获得的资源。

  对于这些,上光集团董事长何光善心里自有一把算盘,他对记者说:“光利用北京国有企业原有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就可以让企业的销售获益非浅了。”

  因此,温州的民营企业急需借搭上北京国企改制“最后一班船”,对原有产业结构进行一次重组,以提升温州企业的产业层次。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认为:“北京国企向民资大门敞开,给急于提升企业层次的温州企业提供了一次合作的机会,是‘强强联手’。同样,我们也不能否定,北京国企通过这次联姻,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