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形象导刊
3  4  
PDF 版
· 如铁雄关从容越
· 抓住机遇冲刺百亿
· 余杭:“长三角”投资热土
· 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 自主创新铸就竞争优势
· 让总量和质量齐头并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2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如铁雄关从容越
——写在余杭实现工业经济“三年翻番”、“突破千亿”之际
  【引言】 这里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时至近年,积淀五千年的文明之地再一次爆出耀眼的火花,光芒四射,引人注目——从2003年起,余杭工业经济连续以超过30%的年增长速度发展,成功实现了“决战决胜三年翻番,众志成城冲刺千亿”的宏伟目标,为余杭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如铁雄关从容越

  ——写在余杭实现工业经济“三年翻番”、“突破千亿”之际

  这是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2005年,余杭工业总产值达到1044.1亿元,比上年增加34.3%,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与此同时,规模企业数、亿元企业数、出口交货值、利润总额等指标均实现了翻番。

  三年前,当余杭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二届人代会确定“三年再造一个余杭工业”的目标时,余杭上下都有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同感。“三年翻番”恰似漫漫雄关真如铁,从容跨越谈何易。三年来,余杭各级咬定目标,励精图治,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终于收获了累累硕果。2006年2月14日,余杭区委、区政府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对全区工业经济再造工程先进集体、2005年度工业战线先进单位予以大力表彰和奖励,奖金总额高达2700万元。

  ■ 决战翻番 冲刺千亿

  过去的一年,对余杭区而言,是个考验之年、转型之年、收获之年。面对宏观调控、要素制约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余杭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决战决胜三年翻番,众志成城冲刺千亿”的目标,加强和改进对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工业经济保持了增长快、效益好、活力强的发展势头。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初步测算为2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完成工业总产值1044亿元,增长34.3%;工业利润35.9亿元,增长30.1%;规模以上产值586.8亿元,增长30.1%。至此,全区工业“三年翻番”任务超额完成,区十一届党代会确定的“工业经济总量2007年达到1000亿元”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

  发展后劲实现新提升。2005年,全区新批、备案工业生产性项目592个,总投资124.9亿元,当年实际完成74.67亿元,增长7%。69项在建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4.2亿元,其中41项竣工投产,占59.4%。不断加大全年技改投资30.8亿元,占全部投入的41%。

  “三外”工作取得新成效。2005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2家,协议利用外资3.0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3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6%;内资实际到位48.8亿元,其中市外资金16.6亿元。外贸出口继续高速增长,实现出口交货值161亿元,增长29%,自营出口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1.57亿美元,增长达51.9%,全省外贸强县(区)地位进一步稳固。

  企业创新能力有了新提高。200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占比超过20%;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20项;专利申请540件,授权170件,分别增长31.4%和30.8%。积极实施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培育计划,新增市级以上著名商标22件,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5个,全区品牌经济总量达到250亿元。

  ■ 多管齐下 合力兴工

  余杭工业经济辉煌的背后,凝聚着全体余杭人的几多心血和勤劳。

  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余杭区委、区政府出台了《调整和完善工业兴区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集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的政策意见》、《工业投资导向目录》等政策,全年工业发展的财政补助达2.5亿元。

  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和要素制约,余杭区采取积极措施,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召开项目进度分析会、现场办公会等,适时就项目推进情况组织检查、督促、交流,引导各镇乡街道和部门化解征地拆迁、农居点安排等瓶颈,努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另一方面,为充分发挥财政资助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制订了《余杭区工业生产性项目财政资助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用足用好国家税收政策。

  注重产业结构提升,加大扶优限劣力度。重点扶持一批产量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区域特色行业,加大了家纺产业发展的工作力度,根据家纺十年发展规划制订了家纺产业三年发展计划,对各有关镇乡、街道、部门三年发展计划下达了任务分解表,并在去年4月初成功自行主办了浙江(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博览会。重点扶持优势企业,通过开展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协调解决大企业、大集团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注重节约,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工艺、节能技术、节能成果,向在校学生发放了2500本节电手册,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去年余杭区企业节能改造备案项目有30多项,已初步形成一种发展与环保并进,开发与利用并举,增长与节约并重新风尚。

  注重服务效能,创新服务载体。开展创建百家示范企业活动,是去年余杭区创新服务体系的一大亮点。他们对创建活动进行了精心组织,确保创建活动各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位。他们还重点对工业投入、盘活存量、担保机构建设、有序用电、缓解用工难、提升产业层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服务,改变了以往活动中服务以点(单个企业)为主,突出阶段性工作,流于形式等诸多弊端,服务效果长期、稳定,服务内容广泛、全面。

  注重发展中的矛盾,化解要素制约。一是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着力化解土地要素制约。通过调查摸底,推出存量土地1487亩,闲置厂房641728平方米。二是努力发展担保公司,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至去年底,全区有担保机构16家,总注册资本1.5亿元。三是抓好有序用电,缓解电力紧张状况,全区用电秩序较往年明显好转,拉限电次数比去年减少了一半以上,被评为“2005年杭州市迎峰度夏抗缺电”先进集体。

  ■ 乘势而上 创强争优

  前行者的脚步永不停歇,面对新形势,余杭确定了“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即: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创强争优竞一流,乘势而上攀新高,实现工业经济既快又好发展,把余杭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工业总量再上台阶,规模企业产值2008年突破1000亿元,2010年达到1500亿元。为此,余杭将在今年开局之年,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发展创新年、企业服务年”三个年活动。

  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切实保障后续发展能力。全年力争推出100个工业重点项目,以重大项目的实施,带动形成加快投入的局面,确保全年实现工业投入不少于75亿元。以2006年休博会为契机,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与接轨上海系列活动,深化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更大的热情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拓展“余杭人经济”的发展空间。

  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实现从“制造”向“创造”跨越,为此要着力建立三大体系。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建立以人才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保障体系,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保障。

  加大创强争优工作力度,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着力打造品牌经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传统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附加值。2006年力争新创市级以上著名商标20件,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5个,品牌经济总量进一步明显增加,年增长25%以上。大力培育优势企业,2006年,力争全区销售收入亿元企业突破100家,新增5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家,2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加快发展强势镇乡,重点扶持具有明显发展优势、深度挖潜能力的强势镇乡,力争位次前移。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