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学生使用手机 须与学校签“合同”
· 浙江超级稻,好苗还须好栽培
· 百万学生 迎休博
· 海底有座“遗失的城市”
· 科学家发现 冥王星有光环
· 乐清发现明代“进士墓”群
· 太空发生 新型“爆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卫视从2006年元旦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本着“做大新闻、做活娱乐、做精人文”的办台理念,通过“七剑出江南”等一系列活动,赢得了令人振奋的良好开局。

  但是浙江卫视的“铸剑行动”并没有因此停步。“七剑出江南”之剑,是一个实指,更是一个虚指;出剑并非是一个阶段行为,而是浙江卫视的持续行动;“铸剑行动”也不只是打造几个收视率高的栏目,更是要锻造浙江卫视人如欧冶子、莫邪、干将一样的职业精神!今天,浙江卫视再次强势出击,开始实施四大精品工程——《西湖》、《浙江文化地理》、《共和国大使》和《百年越剧》四部大型电视(系列)片,这是浙江卫视“铸剑精神”的又一生动体现。

  文化品位、人文精神和精品意识,是浙江卫视的内在气质,也必定是浙江卫视的现在和将来,不断创新更是浙江卫视孜孜追求的目标,以后的人文类节目必须是要符合现代传媒的特点,并把媒介内容转成媒介产品。拿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好看!

  浙江卫视四大精品工程是浙江卫视人文系列工程的一个组成,也是一个阶段。相信在未来的电视平台中,浙江卫视会不断地奉献精美的电视艺术大餐。

  “铸剑行动”再次强势出击

  浙江卫视“四大精品工程”为观众奉献视觉大餐

  《百年越剧》

  浙江卫视历时五年精心创作的大型纪录片《百年越剧》,在主创人员奋战了1800多个日日夜夜后,将在隆重纪念中国越剧诞生一百周年期间和中国越剧艺术节之际,以大型纪录片《百年越剧》(上下集、精华版)和十六集纪录片《百年越剧》的形式,向中国越剧的百年诞辰献上一份厚重的礼物。

  浙江是中国越剧的发源地。浙江人天生就有“敢为天下先”的气质,前辈们制造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帮大字不识的“草木才子”异想天开,抓住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在一片怀疑的目光和嘲笑声中,活生生开创了一个中国艺术的奇迹。

  早在越剧诞生五十周年的1956年,就曾有出版《越剧五十年》一书的设想,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在越剧诞生八十周年的1986年,又曾设想拍摄一部文献性纪录片,但因为准备工作不足,这一设想又未能实现。《百年越剧》可谓是“成竹在胸”,五年前,浙江卫视为了迎接越剧诞生一百周年,就决定组建摄制组,投入相当大的物力和财力,系统拍摄一部介绍越剧发展史的大型纪录片《百年越剧》。接受任务以后,主创人员多次召开戏曲界座谈会,听取专家意见,很快拟定了详细的拍摄方案,捕捉创作的灵感,理顺拍摄的脉络。

  2001年4月初,在中国越剧诞生九十五周年之际,在中国越剧的诞生地嵊州市甘霖乡东王村,大型纪录片《百年越剧》正式开拍。其后的1800多个日日夜夜里,摄制组先后在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嵊州越剧博物馆查阅了200多万字的文字史料和大量图片,采访了越剧界众多知名人士,其中尹桂芳、黄源、顾锡东、戚雅仙、张云霞、吴小楼等老前辈,在接受采访后不久相继去世,留下了《百年越剧》的千古绝唱;健在的老一代越剧表演艺术家如: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金采风、吕瑞英等人,都接受了长时间的采访。摄制组还拍摄了和越剧历史紧密相关的古老建筑、名人故居和自然景点,其中有些己经永远消逝在无情的岁月中。仅素材就拍摄4000余分钟,这为以后的越剧研究保存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对于越剧起源,多少年以来众说纷纭。由于当年条件有限,越剧史专家从未找到越剧在正式诞生前“两次试验性演出”的场地。为了弄清其来龙去脉,摄制组根据当年老艺人的回忆,多次深入到临安市乐平乡的外伍村和余杭区小东门外的陈家园,本着“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的原则,实地踏看并拍摄了第一手的资料,将首次向社会和越剧界披露“越剧试验性演出首演地”的真实情况。这一重要成果,已被2004年国家出版的《越剧大考》采用。2001年4月,《百年越剧》摄制组在临安市乐平乡外伍村立石碑一块,以志纪念。

  其后的日子里,五万余字的解说词几易其稿,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足迹远至广东、福建、江苏、北京、河北、天津。仅在越剧故乡的嵊州,前后拍摄了近三个月,走遍了越乡的山山水水。《百年越剧》对于中国江南的一个文化现象,进行长时间、长距离的采访拍摄,在宏观上进行全景式展示。目前,大型纪录片《越剧百年》(上下集、精华版)和十六集纪录片《百年越剧》已完成后期制作,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润色,力求精益求精,打造精品。

  《共和国大使》

  一个人的传奇经历与国家的命运交错;

  外交舞台的风云变幻与睿智骁勇的外交艺术共现;

  新中国风起云涌、精彩纷呈的外交历史,在共和国大使真实、真情的传奇故事中展现。

  在共和国的外交历史中,外交官是其核心的内容,他们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他们有太多的与祖国命运相连的故事。通过他们,我们能了解到许多中国外交生动的细节,折射出惊心动魄的外交历史。

  随着那些历史人物的陆续离世和记忆的淡去,已经有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故事被湮没。大型系列片《共和国大使》,沿历史脉络,用文化切入,从共和国的外交官视角看共和国的外交史。

  《共和国大使》将呈现25位有代表性、有影响力、富有传奇故事内容的中国大使,既是25个个性和独特经历的好看故事,又是一个整体的共和国外交史的侧影,并据此创建一部新中国外交的文化史话。

  《共和国大使》已与外交部达成合作拍摄意向。在整个拍摄过程当中,将得到外交部的全力支持。届时本片将得到由外交部提供的一些即将解密的文字和影像档案。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06年“亲民外交”的一个生动体现,是外交部首次与一个省级电视地方媒体的全面合作。

  《浙江文化地理》

  中国大地纵横山水、复杂人文。长江流域已被证明与黄河流域一样是我们民族文明的摇篮,黄河、长江“两河文明”共同哺育了中华民族生长,更是中华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越来越多考古发掘的成果表明,在被称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第一证”的“良渚文明”之前,浙江的人文历史,有其更为辉煌的奠基时代。《浙江文化地理》可以证实,中华文明是由众多源头共同培育起来的,并第一次全景展示浙江省的人文面貌。

  这是《浙江文化地理》创意的缘起。

  《浙江文化地理》的叙述方式:

  山水不语,圣人有迹。千年的文明是有记忆的,而且它仍然是伴随人类成长的精神力量。但是,岁月的烟尘掩埋了太多的历史真相,《浙江文化地理》将证实浙江的文明是连续的,并第一次诗意地再现浙江人绵绵不绝的精神血脉,生动镌刻七千年浙江文明的人文年轮。

  有一本讨论地图的书,说有一位小公主遇见了地理学家,小公主向地理学家介绍她的王国:“我的王国不大,只有两座山、一条河,不过河边还有一朵小花……”小公主十分兴奋,但严肃的地理学家打断了她的话:“我们不记录花朵。”“为什么?它是我们那里最美丽的东西!”“花会枯萎,而山河是永恒的,我们只记录永恒的东西。”山河依旧,历史恒久。

  《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古人一直固执地认为风景也是有生命的,山水也是有表情的。历史也许无法复原,但是《浙江文化地理》可以证实,风景不仅有形式有结构,也有如文学一样引人入胜的情节。《浙江文化地理》力求诗意地还原恒久山河之旁那朵美丽的小花,以及她在人们内心激荡的所有美好感受。这也许是讲述历史故事的另一种方式:除了事件生动的展开,更有被大家司空见惯之外的全新体悟。

  《浙江文化地理》的内容构成:

  对于浙江光荣的文明奠基时代的记忆,可以有跨湖桥文化的神秘,良渚文化的精致或者河姆渡文化的壮美。但是,该片不是对逝去的原始文化田园牧歌式的怀旧,《浙江文化地理》将证实,那些哺育我们生长的人文的内核:如水、如剑、如诗、如酒、如青瓷、如丝绸……这些有关浙江文明的诗意的形象,可以连接我们与先人们的所有记忆。

  《西 湖》

  为弘扬优秀文化,创作一流精品,在浙江广电集团的统一部署下,从2006年开始,浙江卫视将倾力打造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西湖》,每集45分钟。就同类题材和同类片种而言,这将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

  随着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艺术手段的日益丰富,以全新、全景、全方位的创作视角,拍摄一部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西湖》,不仅是浙江电视人的夙愿,也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浙江广电集团确定2006年及今后几年的重点选题的时候,已经酝酿多年的《西湖》,便列入首选。

  富有东方意蕴的西湖,不仅蕴涵着天下独绝的美学价值,而且积淀着十分深厚的人文历史。大型电视纪录片《西湖》,将以恢宏的视野和精微的视点,集婉约与豪放于一体,融纪实与写意为一炉,不但要注重细节,而且要打开空间,力求这一部西湖新作,能够贯通中国历史的文澜道脉,能够发掘江南文化的深层底蕴,能够博采独绝天下的四时光影,使之成为一部视觉艺术的西湖全书。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对与西湖相关的人物、景物、文物与风物进行深入细致的拍摄,同时,也将对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进行情景再现,对西湖演变的往古岁月再作三维复原。

  通过披阅西湖的文献史料,通过分析已有的各类作品,和对与关于西湖的具体采访,在事件分类、人物分类、细节分类、景点分类和再现分类等诸项工作的基础上,《西湖》的创作构架,已经初步产生了十集的篇目,它们依次为《西湖的疆界》、《理水的诗人》、《官窑茶话》、《市井的喧哗》、《碑铭的底蕴》、《楼台烟雨》、《香市》、《金石的背景》、《西湖旧影》和《守望湖山》。这些篇目,不但与统领全片的主题紧密相衔,而且有着各自的独到使命,同时也将展示出“和而不同”的艺术特色。仅以《西湖旧影》为例,它既要争取搜集到大量的早期影片资料,又要计划在同机位、同景别、同景物摄取到不同景色的前提下,完成西湖旧影与当今风貌的比照,使这部作品具有一种文献感。

  用电视艺术全面展示、重新解读和再次诠释这一富有魅力的东方名湖,是一项浩繁的艺术创造工程,因此,经过对本片容量与工作进度的测算,大型电视纪录片《西湖》将历时三年,计划在2008年完成。目前,该片的创作队伍的组建工作,已经着手进行。

  形象导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