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记者发现,省政协委员、温州市农科院植保研究室主任李妙寿始终紧锁着眉头。他在一次调研中发现,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问题日益严峻,关键在于一些错误认识亟待纠正。
“塘河年年治理年年臭,关键是没有抓住污染源。小时候河里鱼虾成群,喝的都是河水,而现在大部分河道出现严重富营养化,有的甚至恶臭扑鼻。”李妙寿认为,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有三:一是农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置,二是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没有合理的出路,三是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
李妙寿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急需“对症下药”。如果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一律采取集中处理的方法,有可能会造成新的污染,这样得不偿失。对于小村落的小规模污染,应当利用植物自然消解的办法,同时倡导垃圾分类处理,这样更加符合生态学原理。对于畜禽排泄物污染,我省已采取沼气净化、有机肥加工等措施,但是,建造沼气池前期投入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
“现在一些农民还认为化肥用得越多,庄稼就长得越好。”李妙寿说,“事实上,他们还是凭老经验施肥。应该让农民兄弟明白,将化肥用量减少到目前的一半,就可以保证作物丰产。对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必须采取适用技术,狠抓源头,‘肥药减量增效工程’要抓紧落实,测土配方等精准施肥技术要大面积推广,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取无害化措施。”李妙寿最后动情地说:“盼望河水早日清起来。”本报记者 嵇哲
(本报杭州1月1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