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2005年1至11月,我省各类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7.1%、10.3%、30.9%。有人由此赞叹,“平安浙江”确实是一项合民意、得民心的“生命工程”、“民心工程”。
人的生命是平安之本。一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签订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市、县、乡镇、村(企业)四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宁波市组织开展“平安宁波”二号行动,以“千千万工程”为载体,即建立数以千计的安全生产监管员队伍和安全生产检查力量,开展安全防范知识进万家活动,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监网络。温州市实施“铁网行动”,对近20万家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关停整顿企业2500多家,整改事故隐患45600多处。2004年,我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提前一年实现了3年内实现“零”增长的目标。
道路交通一向是“事故大户”。2005年,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通力合作,以整治事故“黑点”为突破口,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公安交警部门还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事故高发的特点,先后开展8次“蓝盾行动”,全力遏制事故高发势头。截至2005年12月20日,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比上年同期少死668人。
灭火是英雄,防火也见真功夫。全省消防官兵立足预防为主,2005年初以来先后开展大大小小数千次的消防检查和培训等,使1至11月的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5.6%和73.5%。
社会治安尤其是命案的侦破,对人们的安全感有着重要的影响。2005年以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树立“命案优先”的理念,打破警种界限,全警动员,为实现“命案必破”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首次全面实行领导分片包干或挂帅主侦;首次实行刑侦专家制度;首次在全省范围抽调“精英”组成9个追逃小组,专门派往重点省市查缉命案逃犯。2005年,全省命案侦破率达到90%以上。
平安的感觉还来自日常生活的和谐,而积极化解矛盾是关键。对此,我省有一个“法宝”,那就是不断推广创新“枫桥经验”。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过去的这一年里,我省把“平安浙江”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精心培育“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不断提高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以基层的平安促进全省的平安,以基层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就是“常青树”长出的最有活力的“新枝叶”。目前,各地正在村(居)、社区和企事业单位逐步建立综治工作站(室外),积极组建专业群防群治队伍,逐步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延伸到全省角角落落的这些“新枝叶”给社会稳定工作带来勃勃生机。与此相应,平安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平安的创建工作,正在扩展成为平安村(居)、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平安渔区、平安路段等,从而使平安创建活动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社会。
各地在严格落实信访领导责任制的同时,开始努力探索建立“大信访”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与人民信访相结合的矛盾纠纷社会联动调解新机制。嘉兴市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统一规范的综治工作中心和“政法部门四长”涉法信访接待日制度,使矛盾纠纷在基层和职能部门得到了有效化解和妥善处理。2005年1至11月,全省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同比提高3.2%,省、市、县三级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1%。
平安与富裕共存,和谐与发展同举。这正是浙江人在过去一年里努力实践的美好愿望,而这美好的愿望也正逐步成为最幸福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