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月3日讯(记者 刘刚 通讯员 斯欣宇)原定于去年4月1日实施的欧盟新普惠制,几经拖延后,终于在2006年伊始“浮出水面”。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欧盟普惠制正式“变脸”,此举意味着,我国目前对欧出口的大部分工业产品都将“毕业”,浙江产品高达28.5亿元的优惠关税将无法继续享受。
据介绍,在此次实施的欧盟新普惠制中,一个重大变化是受惠产品“毕业门槛”的降低:普惠制受惠国的任何一种产品如果在欧盟的市场份额超过15%,就将失去普惠制待遇,纺织品和服装的“毕业门槛”则为12.5%。
欧盟普惠制“变脸”,“浙江制造”的出口成本也随之上升。杭州市粮油食品土畜产进出口有限公司一位外贸业务员告诉笔者,在新普惠制实施前,欧盟进口商在华采购,只需缴纳大约20%的关税。而在实施新普惠制后,关税陡增好几倍,最高可达80%,这显然会对进口商的采购选择造成影响。
纺织品是我省对欧盟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在去年中欧达成纺织品协议后,目前我省对欧十类纺织品出口已受到配额限制。此次欧盟普惠制“变脸”后,我国对欧出口纺织品全部“毕业”。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一位人士估计,这将使我国纺织品在欧缴纳的关税税率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
去年我省外贸首次突破一千亿美元,欧盟是我省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实施新普惠制后,“浙江制造”将受到多大影响呢?浙江检验检疫局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2004年该局共签发欧盟普惠制产地证26.4万份,签证金额约68.52亿美元,我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制品、鞋帽等九大类主要出口产品对欧盟出口均享受优惠关税,按平均5%的优惠率算,我省对欧出口产品享受优惠关税达28.5亿元。实施新普惠制后,这些优惠将不复存在。
欧盟新普惠制冲击在即,浙江企业何去何从?省外经贸厅外贸处一位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拓展,我省许多出口产品都在欧盟市场站稳了脚跟,浙江企业要利用现有的市场优势,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精耕细作上多下功夫,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是应对欧盟普惠制“变脸”的根本之道。除此之外,浙江企业还可以考虑在欧盟仍会长期给予更为优惠关税政策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以继续利用欧盟普惠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