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记者实地体验一趟校车如何解决群众关切事

“这趟车要一直开下去”

  开栏的话:走过春夏秋冬、经历风雨彩虹,农历甲辰年倏地走到了尾声,“喜见升卿”的美好祝愿频频响起。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充分展现全省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欢度节日的景象,本报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山区海岛,走进工厂车间,感受和记录我省各地蓬勃发展新气象、各部门保障民生新举措、特色文旅产业新发展、群众张灯结彩过新年,敬请关注。

  本报桐庐1月13日电 (记者 沈琳 共享联盟·桐庐 王聪 蔡美兰) 早上7点的桐庐县城,清冷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开,桐庐县实验小学四年级的朱宣睿准时登上了小区门口的定制公交,熟络地和司机王师傅打了个招呼,他径直走向窗边的位置坐下,“从家里到学校,一趟15分钟,很安心。”

  朱宣睿说,这么笃定的心情都是“一辆车”给的——近日,刚结束试运行的桐庐县实验小学护学专线“美丽定制公交”正式上线,全校388名学生有了“专属校车”:小区门口上车,校门口下车,一人一座,中途不载客,单趟1元钱。“有了这趟车,我每天都能多睡半小时。”一辆公交车串起的不仅是朱宣睿的幸福感,一个月来,在桐庐人的朋友圈里这趟车频频上镜。“定制公交”并不稀奇,为何桐庐的老百姓如此“稀罕”?

  桐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陆春雷示意我,在校门口看上十分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不仅仅是点对点的公交服务,更是打通了桐庐城区堵了5年的‘毛细血管’。”

  我依言观察起校门口放学时的路况,面前的桐君路虽是单向双车道,但是七八米宽的马路两边停满了车辆,200米外的富春江二桥上,车流滚滚而来。作为桐庐县城唯一一所跨区域招生的学校,学校70%的学生都住在南岸,许多家长每天要开过富春江二桥送孩子来北岸上学。“10分钟的路程,至少要提前1个小时出门。”聊起这段曾经的“打结路”,家长李金晓满肚子都是苦水,“下了桥右转就到学校,光这200米每天要开半小时。”

  “汽车保有量增长了,但是道路基础条件没变,校门口的桐君路是堵了桐庐人五六年的‘心病’。”陆春雷做过测算,富春江二桥早晚高峰有一半的车流来自接送小孩的家长。

  既然“病因”早就找到了,为何迟迟不“对症下药”?问题卡在了“经济账”上。

  “大家都想有公交接送,可‘定制’费用不菲。桐庐之前的公交是私营的,企业不愿‘倒贴’,家长觉得费用高,不如自己送。”陆春雷说,两边需求对不上,这一堵,就是5年。

  转机出现在去年9月份——桐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顺利完成,县城里6家民营公交企业全部收归国有。为这段路疏堵,成了当地打响“美丽100”攻坚行动交通环境提升的“第一枪”。

  一张圆桌,一颗诚心,学校、家长、交警、县交发集团多方坐下来商议,终于达成协议:出动11辆公交车,单趟每人4.2元的成本,公交公司承担2.1元,财政补贴1元左右。

  每趟1元钱的“定制公交”,就这么定了下来。首批报名定制公交,有388名学生,分散在53个小区内。这么多孩子,靠公交集团的11辆车载得过来吗?

  我在陆春雷的办公桌上找到了答案:这是一沓被改了又改的公交线路图,用各种颜色的笔串联起来的,是孩子们居住的各个小区。虽然已经正式上线2个月,但线路还在优化。陆春雷带着我们开车测速,最快的一趟,从小区到学校只要六七分钟。刚把车停下,陆春雷立即打电话给桐庐县潇洒公交公司副经理赵永红,因为激动甚至还带着点颤音:“老赵,我发现了,速度快的车跑完,还够时间再跑第二趟。8辆车跑两趟,运力不够的问题,可以解决了!”

  “最初推这项工作,谁的心里都没底,但有时候就得不怕试错。”陆春雷眼神坚定,“说到底都是为了老百姓。”试行一个月后的数据显示,“定制公交”减少了约400辆私家车通行,对比此前,拥堵指数最高降幅达40.9%。“什么是共富的获得感?就是你所在的城市能想你所想,急你所急。”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蔡宁对定制公交的评价很高,“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个区域的发展才能拥有真正的底气。”

  “这学期马上就结束了,过了年定制公交还开吗?”坐在末班车上,我问赵永红。

  “现在又有100多名家长报名了,这趟车要一直开下去。”赵永红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窗外是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这趟车要一直开下去” 2025-01-14 27274100 2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