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家和代表委员进群畅聊——
传统产业怎样寻找新质生产力
记者 郑亚丽
本报讯 (记者 郑亚丽) 传统产业如何向新发展?去年4月,浙报集团启动“蹲点百企看高质量发展”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围绕“寻找新质生产力”“打开升级之路”等主题进行调研。其间,记者发现,浙江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传统产业,正通过转型升级,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1月13日,本报记者建立微信群“‘新新’向荣”,邀请企业家和相关代表、委员进群畅聊传统产业怎样寻找新质生产力。
浙江秀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东辉告诉记者,传统产业并非落后产业,他把“科技”二字嵌入企业名称,几年间陆续取得了十几项关于鞋子的发明专利。去年开发的新中式等鞋子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如今他想了解,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还有哪些空间和想象力?
在省人大代表、康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郑莱莉看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以看作民营企业“成长的烦恼”,她的应对之道是专心经营、专注创新。“去年以来我们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造、产品创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郑莱莉代表介绍,他们开创的首条柔性智能化生产线,引领了鞋业智造的数字化转型,为传统鞋业数字化改革打造了创新范本。
省政协委员、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今欢常年关注和研究纺织行业。她认为,纺织行业和鞋业一样,虽然是传统行业,但也是优势产业。比如我省纺织行业的部分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棉纺、常规化纤、印染、服装、家纺、部分纺机装备等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在这些优势传统产业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有很多突破点。”郑今欢委员提出,比如对于一家企业或某一类型的产品开发,要从研发、生产或市场端去做强、做出特色;针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进行协同和集成创新,通过资源要素的新链接与新组合,提供创新发展的源动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