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强科创引擎 提笔开放新卷
北仑奋力谱写“双一流双示范”新篇章
周松华 周亚琼
为一域增光,为全局添彩。2024年,宁波北仑扛起“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全力拼经济、促发展,交出了韧劲满满、厚重提气的成绩单: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完成财政总收入775.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374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等10项总量指标位居全市首位,呈现出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北仑将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主题主线,谋深谋实“双一流双示范”建设,持续锻强“科创+开放”引擎,以北仑的“全面稳”“快步进”“率先立”为省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紧扣科技创新 提振发展动能
破解成长新烦恼、开辟发展新赛道,科技创新是“关键一招”。
近年来,北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配置企业、平台、人才等创新要素,推动实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应用“一体集成”,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进。
2024年,北仑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实施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3项、省“尖兵领雁”项目4项,21个关键技术突破项目入选市级专项,立项数连续三年居宁波市首位;新增高技能人才超1万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获批宁波市首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高能级科创平台和科创策源体系建设呈现新气象——
在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区,总投资约5.5亿元的东方中央研究院·总部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我国在深远海脐带缆、动态缆、超高压电缆等领域的研发实力。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区聚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科创+数字、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方向,不断提升总部经济集聚辐射能力,推动科创前沿项目先行落地,仅2024年,新开工项目21个、推进续建项目33个,年度投资超100亿元,布局海天高端精密产业园、智能汽车软件园等产业园区7个,签约科创企业182家。这片对标“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试验田”,已然成型起势,结出硕果。
梅山湾畔,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短短两年,这个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宁波市政府联合共建的重大科创平台,已获批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浙江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宁波市A类重点实验室等,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宁波市揭榜挂帅项目等20余项,申请国内外专利23项,并与30多家企事业单位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创新主体迸发活力,不断将创新“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2024年,我们攻克承重、开裂、耐热等多个技术难题,成功制造逾250吨重的车身结构件模具,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压铸模具。”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瑾自豪地说。凭借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大手笔投入,短短5年,“臻至”就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压铸模具制造商。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而行。近年来,北仑大力构建产业链创新联合体,通过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球创新资源协同破题,形成了链主企业携手上下游企业共同技术进步的创新机制。2024年,全区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上榜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7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区域创新指数均居全省第一梯队。
北仑将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抓手,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助力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紧扣扩大开放 增创发展优势
面朝大海,“开放”,是北仑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最鲜明的特色。然而,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承载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如何进一步提升开放平台能级,解决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成了亟待解答的“新考卷”。
近日,浙江省商务厅公布2024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宁波片区又有7项创新入选。包括,在全国率先组织编制《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合规指引》,识别评估企业潜在的合规风险,提升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的能力水平;推出涉外人才用汇迭代式集成创新,破解优质企业涉外个人用汇不便利的问题,为企业(单位)增信赋能;打造综合保税区非保税货物“便捷进出、即报即转”新模式;创新口岸移民“地检融合”政务服务……
为加快实现政策性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北仑聚焦区域禀赋、产业特色、企业需求,在新型国际贸易培育、跨境贸易便利化、国际供应链创新上积极探索、先行示范,“首个”“首笔”“首次”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已先后有26项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集成创新”入选了商务部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和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北仑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一方面,依托港口大吞大吐优势,谋划重大储备设施和集疏运项目,做大油气全产业链,拓展新能源原材料、有色金属、冷链等重点品类。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动地下空间分层利用确权试点,建成百地年200万立方米丙烷地下洞库,建设中海油500万立方米原油地下洞库;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项目一期开仓试运营,并列入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名单……
另一方面,聚焦大宗商品交易交割,深化数智融合发展,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去年6月,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吸引了青远能源、北京杉竹石化等首批6家企业入驻。六六云链与全国30家第三方能源化工仓储企业建立合作,构建起大宗商品交易、交付、确权、融资的数字供应链基础设施。大宗易行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业务模式,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参与方提供单据数字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金融、大数据分析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构建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生态圈。”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北仑着力做好“通道”“服务”两篇文章,聚力构建区港联动、多式联运、港后协作、智慧港口等保障体系。比如,以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为牵引,科学梳理“港城分界线”;优化“两场一仓一中心”布局,稳步推进灰库、华峙和峙南3个集疏运配套项目建设;开工梅山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六横公路大桥、杭甬高速复线三期等。2024年11月,随着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北仑拥有了两座“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超级码头”。
高水平开放帆满风劲。2024年前11个月,北仑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630.3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国份额提升至1.164%,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蝉联全国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销售额单区第一,新批境外投资额位居宁波市前列……
坚持“项目为王”
优化营商环境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
2024年,北仑新签约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280.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560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位居宁波市首位。新年首个工作日,北仑又举行重大项目促进大会,拓展新的增长点,全力冲刺“开门红”。
2025年一季度,北仑将加快推进中哲集团高端新材料项目、环洋碳三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园提升及新材料创新中心等11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89.99亿元,涵盖绿色石化、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以及石油储备、码头改建等基础设施建设。
新的一年,北仑将迭代升级“六促六优”专项行动,一体化推进项目谋划、招引和服务,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产业项目优先、新质生产力优先、战略方向优先”导向,精准谋划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力争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优化大招商工作机制,瞄准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新材料等重大标杆型项目和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项目,强化统筹,招大引强,同时,迭代“基金+项目+产业”的资本募集形式,利用投行思维拓宽引资渠道;
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持续破解重大项目在谋划落地、开工准备、建设推进等各个环节的难点、堵点,推动大榭石化五期等总投资超1300亿元的续建项目建设,和总投资超900亿元的新项目如期开工。
展望未来,北仑将在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本版图片由北仑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