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篇通讯《“希望班”的希望》引发广泛关注
爱,在持续传递
记者 王晨辉
本报讯 (记者 王晨辉) “我被‘希望班’的爱心故事所打动,希望能够参与到这一爱心接力中来。”2024年12月26日,本报刊登长篇通讯《“希望班”的希望》,引发读者的广泛关注,一些读者和网友通过各种方式联系本报和潮新闻,表达自己对这个爱心故事的感受,纷纷表示希望参与爱心接力。
看到报道中曾经的“希望班”学生,一个个走上社会,成为教师、医生、律师、企业家、科研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不少参与希望工程捐款的热心人士倍感欣慰。
“看了‘希望班’的故事,我很欣慰,更觉得我的爱心付出是值得的,我资助的孩子们肯定也会和他们一样,完成学业回馈社会、传递爱与希望。”连续22年参与希望工程、帮助20多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杭州爱心人士滕金华说。
“希望班”的故事也在“希望生”内部引起轰动。微光爱心基金会发起人之一陈邦祥告诉记者,看到报道,他们不少同学和其他届的“希望生”都很受触动,希望把这份爱心传递做得更广泛,让更多困难学生受到帮助。
曾小颖是苍南县狮山高级中学2001级学生,受到希望工程资助完成了高中学业,如今已是苍南一家银行的管理人员。看到报道后,她联系到微光公益基金会,希望能够作为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为家乡的留守儿童提供资助和陪伴。
据了解,微光爱心基金会近期还将在苍南等地启动“希望体育角”公益项目,利用乡村门前屋后闲置土地架设篮球架、足球门,建设乒乓球、羽毛球场等小型体育设施,让辖区内的青少年有就近便利的运动场地和项目;同时,结合“流动少年宫”定期开设“乡村体育课”,组织辖区内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
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表示,爱心的反馈和传递,让他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希望工程的价值和意义,希望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希望工程的系列活动中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爱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