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瓯海:向“新”而行 “质”胜未来

  一元复始,“科教瓯海”迈进了向新提质的新阶段。

  作为温州主城区之一,瓯海区长期来以“科教新区、山水瓯海”为战略目标,集聚高校院所、高能级平台等资源,鞋服、眼镜等优势传统产业持续发展。近年来该区抢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科创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3.76%、排名居全省第14,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2.81%、连续三年居全省前5,两次夺取浙江省科技创新鼎。

  迈入2025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浙江省要求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科教发展的瓯海区,瞄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城市创新,深入推进“城、产、人”融合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新”向“质”向未来,正奋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科技向新 新质生产力的“探测器”

  眼下,新质生产力成为各行各业的高频“热词”。

  刚刚过去的2024年12月,省政府召开“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布会后不久,瓯海区举办了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头脑风暴会”,集思广益谈观点,整场会议持续5个多小时,结束时与会人员还在热烈研讨。

  “瓯海传统产业基础好、优势足。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鞋服、眼镜、智能锁等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喜新不厌旧’,要运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新质化’”……会议现场,瓯海区各部门、镇街相关负责人悉数落座,企业、高能级平台等代表参会,不少干部发表感想。

  实际上,早在这场“头脑风暴会”举办前两天,瓯海区已组织干部走访区里的高能级平台、企业等,深度调研新质生产力。

  以科教发展为主线,长期以来瓯海区积极构建科创平台集群,加快打造中国基因药谷、中国(温州)数安港、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在中国基因药谷,这里已经落地三个国家级平台,建成目前温州唯一的医药研产销体系,重组蛋白CDMO生产基地,形成浙南闽北赣东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招引企业超350家。瓯海区调研团一行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需要坚定信念,保持耐心,以长远的眼光看发展,建设好“耐心政府”。

  来到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瓯海区调研团一行详细了解科研成果转化情况。该平台近3年来已经在瓯海区落地18个研发中心、孵化32个产业化项目。大家认为要持续强化校地合作,支持研究院创新发展,携手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作为瓯海区重点高能级平台,中国(温州)数安港已落地设立医疗、交通、移动、互联网广告等10个国家级数据安全实验室与创新基地,获批11个国家试点,集聚中国电子、每日互动等510余家数据生态企业。瓯海区调研团一行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瓯海抢占产业新赛道、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力量,要以此为核心产业平台,发挥优势、先试先行,进一步促进数据要素安全流通。

  另外,瓯海区的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已经打造“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模式,目前已孵化5家企业,其中优英光电企业预计将创成科创亿元企业;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加快推动钠电材料研发,谋划万吨级钠电正极材料产线项目落地;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应急药械转化中心将建强温州应急医疗产业链。

  瓯海开展新质生产力“头脑风暴会”,各平台代表畅所欲言,不仅谈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感受,也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今后助企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具体路径。

产业向新 新质生产力的“放大器”

  “乘‘数’而上、招大引强,推进数据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拥抱‘低空未来时代’,打造‘空中友好之城’”“发挥‘国家队、排头兵’作用,国企赋能科技企业健康成长”“探索创新联合体模式,在科技与产业融合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瓯海各科创平台代表交流时,谈论话题绕不开产业发展。

  诚然,新质生产力要建基于产业基础。纵观瓯海产业发展格局,鞋服、眼镜、智能锁等传统产业始终充满活力,涌现出一批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并开始萌生新质生产力。比如,眼镜行业开始自主研发AR眼镜,戴上后可以自动观察脑电波情况;鞋服行业中,以森马集团为代表,打造了时尚创意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一批发展平台;包装行业中,东经科技企业让传统纸板厂换上“科技装”,建立包装产业的数据空间,打造“东经易网”等平台,实现纸包装全产业链互联互通。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从旧到新,新技术的从生到熟,全要素的从分到合。”瓯海区委主要负责人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厘清底层逻辑、增强战略定力,树立“信心满满”“因地制宜”“转型赋能”“久久为功”的正确态度,运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新质化”,以持之以恒的韧性推动新质生产力爆发。

  当前,瓯海区全面竞逐发展新质生产力细分赛道,主要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赛道。其中,数字经济以中国(温州)数安港为主阵地,紧扣“大安全大数源大场景大模型”理念;生命健康以中国基因药谷为主阵地,让产业链更壮、创新链更强、生态链更优、人才链更全;新能源新材料以“头部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为驱动,开展项目孵化行动;低空经济聚焦“空中友好之城”建设目标,建强“一核两翼”。

  为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平台、项目和企业中深度融合,瓯海启动全方位招商推动创新项目落地,组建投行化国有招商公司,实现政府主导招商和市场化招商联动模式,目前已累计招引孵化企业(项目)1600家、集聚青年人才万余人。与此同时,推行专业化运营,引入运营机构并培育本土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资金方面以温州大罗山基金村为载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各类孵化载体,目前已集聚基金类机构201家,总规模超280亿元。

  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是重要主体。瓯海加大力度畅通科技项目创新链,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推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完善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配套补助。同时,完善科技企业梯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周期”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优化申报服务等,并且针对规上工业企业提供研发专项奖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级研发中心、研究院。

  目前,瓯海区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57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66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201家。

城市向新

 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

  “我们有着科教资源、平台先发、人才集聚、创新生态等多方面基础优势。”瓯海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认为,该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将顺势而为,久久为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载体,聚力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重大产业平台求突破、抓孵化、强产出、优服务;多措并举,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主体,引导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招商引智,补充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血液,策略从拼政策向拼生态转变,思路从项目化向链条化转变,体系从单一化向系统化转变。

  2024年,瓯海区已发布“科教智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该区以属地温州高教园区为核心,联合9所高校,沿着瓯越大道,规划发展未来产业,形成千亿级新兴产业城市地标,实现科教兴城、产业创城、发展强城。

  让城市空间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眼下,瓯海区正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形成对高端要素的强大吸附力和集聚力。比如,属地打造的中央科创区,以科教智城“一核一轴九片”建设为牵引,推动茶山大学城、眼镜小镇、时尚智造小镇“三地联建”,打造新制造增长极;中央商务区发挥商务楼宇群优势,继续招引电商直播等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助力楼宇经济持续壮大;中央公园区重点加快西陶小微园周边配套建设,合理规划西部建筑高度,确保空域干净,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场景。

  让改革开放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瓯海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改革,谋划实施无边界教育等30项重点改革项目,打响“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示范园区”等改革金名片,全面形成支持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与此同时,深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创建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等试点,帮助创新性企业打开市场、创新型产品占领市场。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瓯海区还在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开辟多样化用才模式,推动在瓯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行“科技副总”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人岗匹配为基础,目前已选派48名“科技副总”到40家企业任职服务。此外,瓯海区搭建以赛引才、以赛促评的人才项目落地机制,连续5年举办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招引落地项目28个。2024年瓯海区新增青年创新创业人才5000余人。

  “新的一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一切围绕新质生产力转’,锚定四大细分赛道,形成对高端要素的强大吸附力和集聚力。”瓯海区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区将坚持培育、招商“两手抓”,确保2025年集聚生态企业超700家,其中上市企业、五百强企业等行业龙头超30家,新增加规上企业超30家。

  创“新”瓯海,“质”胜未来。眼下,瓯海区全面奔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星辰大海”,坚定不移走好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致力让党政引领、改革开放、民生治理、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城市空间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助推器,加快推动“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新跃升!

  (本版图片由瓯海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瓯海:向“新”而行 “质”胜未来 2025-01-02 浙江日报2025-01-0200006;浙江日报2025-01-0200011;浙江日报2025-01-0200012;浙江日报2025-01-0200009;浙江日报2025-01-0200026 2 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