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龙湾:以创新之钥,解发展之锁

  温州唯一三夺“科技创新鼎”的县(市、区);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连续5年居温州第一;温州高新区在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中列第65位,实现“八连升”……

  捷报频传,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温州湾新区、龙湾区的科创“成绩单”分外亮眼。

  近年来,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以“工业大区”闻名。如今,这座厚积薄发的城市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这把钥匙,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也为温州科技创新不断摸索新模式、新路径。

大孵化器集群 激发创新活力

  2024年12月26日,走进位于温州湾新区、龙湾区的浙南创谷新创天地创业孵化中心,初创者们围坐一堂,分享着各自的创业理念和经验。聊起争创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历,浙江敬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磊点赞道:“刚开始我们不了解部分政策,导致申报过程困难重重,多亏了创业孵化中心的帮助,为我们提供了一对一指导,助力申报成功。”

  当前,温州正全力冲刺“双万”城市,关键要迈过“产、城、人”三道坎,大孵化器集群成为重要支撑。作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浙南创谷新创天地为初创企业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涵盖从商学培训到孵化服务再到投资引导的各个环节。

  正因如此,浙南创谷新创天地吸引了大量科技型企业入驻,涵盖激光光电、数字经济、健康医疗、新能源环保、新材料、软件开发、智能硬件、科技商务配套服务等多个领域,已累计招引180余家企业,聚集330余位创新创业人才,成功培育26个大学生获奖项目,孵化近20家毕业生企业,扶持35家企业获得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荣誉,引育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助力20余家企业获得投融资。此外,还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创业者,如温州云创筑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秀云便是其中之一。“我们衢州老乡在这个园区办的企业有四五家,彼此都认识。这里的氛围很好,大家都很努力,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在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像浙南创谷新创天地这样的孵化器还有许多。为全域推进大孵化器集群建设,自2022年以来,当地陆续制定出台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大孵化器集群专项政策等,通过孵化空间提质、专业运营机构招引、科创项目孵化、科技金融支持“四大组合拳”,打造集“前端招引、中端孵化、后端产出”于一体的双创体系,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生态。

  做优“政策+”“平台+”“环境+”“教育+”“服务+”等文章,打造“孵化载体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温州湾新区、龙湾区”的发展格局。3年来,孵化面积从20万平方米拓展到120万平方米,百万级规模大孵化器集群领跑温州市;引进落地总规模超20亿元的泰越、眼谷壹号、瑞力、开源等5支创投引导基金,陆续引入北大科技园、科大讯飞等9支专业运营团队,新增孵化项目超千个,在孵企业总数超1600家。在百万级大孵化器集群中,已引育孵化器(众创空间)28家,其中省级以上孵化器7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5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占比超70%。

高能级科创平台 厚植创新沃土

  大孵化器集群建设,旨在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而高能级科创平台,不仅是突破科学前沿、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中流砥柱,更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基石。

  日前,从国科温州研究院传出好消息,由该院与温州本土医院协同研发的“多元病原体鉴定及药敏测试高效快检平台”和“全自动超高灵敏电化学免疫分析设备”,均已在温州落地转化,融资近2亿元。

  自2016年起,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以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聚人才、强创新,提升平台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国科温州研究院、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温州联合南洋理工大学研究院……截至目前,当地已集聚高能级科创平台18家,其中新型研发机构省级6家、市级8家,均居温州市首位,基本实现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覆盖。

  以地方企业需求为导向,18家高能级科创平台在产学研方面不断深化,与企业联合共建研发中心近百个。这些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在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带动下,人才纷纷带项目、带资源落地。国科温州研究院已汇聚全职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37人、省级人才9人,21个项目共获融资约4亿元,估值超20亿元。在2022年度、2023年度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中,国科温州研究院连续两年获评“优秀”,是全省唯一获评优秀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从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到引领未来前沿技术,从源头创新带动产业发展,高能级科创平台正在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重大科研成果。瓯江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校堃领衔完成的“生长因子FGFs调控糖脂代谢新功能与新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开园仅4年的中国眼谷小镇,多年来瞄准眼健康细分赛道,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态势,完善产学研转化体系,获批国家“科创中国”示范基地。为了让企业有感,中国眼谷小镇提供全生命周期式服务——从商事登记、获得场地、企业用工三大方面着手,绘制“眼健康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路线图”,涵盖工商登记、项目许可、项目竣工等基本政务服务39项。同时,梳理眼健康产业一类事23项,设立33项增值服务。

  高能级科创平台,如同撬动新事物的杠杆,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

企业向新攀升

 迸发创新内生动力

  如果说,“从0到1”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那么以企业主体来引导或推动的创新,就更加带有市场和产业的属性,让成果转化进入市场的路径更加“丝滑”。鼓励企业创新,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让温州湾新区、龙湾区转化新质生产力的动能更强劲。

  多年来,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不断鼓励企业在“舍与得”之间谋变。“每年的销售额,全部作为研发投入,近几年已投入科研经费近2亿元。”成立仅4年的浙江星曜半导体有限公司,面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激烈竞争,公司上下孜孜不倦追求创新和突破。该公司负责人说,舍不得投入,创新驱动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有“舍”就有“得”。如今,该公司已成功研发出100多款高性能滤波器芯片和10多种射频模组芯片,终端客户覆盖国内外众多品牌的通讯设备公司。而就在上个月,浙江星曜半导体有限公司的5G射频滤波器芯片晶圆产线项目迎来投产,预计2025年2月实现产品交付客户。这意味着,星曜半导体公司已逐步形成一条从芯片设计研发、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填补温州集成电路产业链制造领域的空白。

  为了激发企业更强劲的创新研发动能,当地党委、政府更加舍得投入——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已连续3年保持在10%以上,严格做到科技创新政策百分百兑现,重奖科技创新“好企业、好团队、好专家”。深化实施“科技副总”“科技轻骑队”等行动,助力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为企业的创新势能注入“强心剂”。

  实施“先投后股”试点,帮助实验室成果加速走向市场。温州湾新区、龙湾区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以科技项目的形式由地方政府先行投入资金,支持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同时开发全国首个“先投后股”成果转化金融产品——“创新保”,摸索出一条政府、企业、保险机构多方参与、共担风险的新路子。首个试点项目成果已在卫星导航等领域应用。

  “真金白银”支持创新,构建良好创新氛围。属于温州湾新区、龙湾区的科创成绩还在刷新——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5家,近3年每年以100多家的速度递增。不久前,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科技厅发布了《2023年度浙江省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检测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龙湾区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36.99亿元,占GDP比重4.01%,R&D经费投入强度连续5年居温州第一。

  科技之力澎湃,创新动能不竭,温州湾新区、龙湾区这座未来之城,正在不断绽放出“新”活力。

  (本版图片由龙湾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龙湾:以创新之钥,解发展之锁 2025-01-02 浙江日报2025-01-0200006;浙江日报2025-01-0200013;浙江日报2025-01-0200020;浙江日报2025-01-0200016;浙江日报2025-01-0200035 2 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