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剧本杀
本报记者 沈晶晶 王璐怡 徐子渊 张熙锦
缥缈的神仙居山脚,下各镇路北村有两个模样。
平时,是个普通山村。主街热闹,商铺林立;后巷安静,农房依次排布;周边有5个工业园区,村民1300余人,外来人口2000多人。
而伴随一声“开场”,整个村庄变成游戏舞台。
怀仁老街上支起酒铺、医馆、棋坊,凉亭化身“登仙处”,顾氏祠堂里藏着谜团。拿线索?先完成衙役、大夫、陈小姐等人交托的任务。赚铜板?得去慈孝广场,试试投壶、踢毽。身着古装、沉浸其中的玩家说:“乡村剧本杀,有意思。”
剧本杀,城里流行的推理游戏,成为这个仙居山村的人文名片。村史和传说成剧本,街巷和农房里上演游戏场景,村民当上NPC(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
最“土”的村,如何遇见最“潮”的剧?
在乡土气中开场
“没听说过剧本杀?就是一人拿一剧本,演一角色,找线索,破案子。”
“我儿子爱玩,说玩一场一两百元呢!这是城里的东西,谁会来村里玩?”
……
故事,要从这场头脑风暴说起。
2023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村党支部书记王雪娟家的小院里,围坐着近20人,有村民代表,还有市县镇村干部。
议题,是“人文乡村,路北怎么建”。
20多年来,在“千万工程”的时代潮涌中,仙居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重塑农村生态,重构乡村产业,重建城乡关系,农村成为农民生活的新家园,也成了宜游宜业的新场域。
就说路北,一个普通山村,道路通达、环境整洁,近年来还建了广场,修缮了祠堂和戏台。
但王雪娟仍觉得“太冷清”。除了“送戏下乡”,村民几乎没有文化生活。一次,附近工业园区的几个年轻人遇上王雪娟,问“村里有什么好玩的”,她愣了半天,竟答不上来。
更让她心焦的是,留不住年轻人。村民年均收入3.6万元,来源多为出租房屋、外出务工经商。常住村民仅800余人,多为老年人。
有没有一种产业,能引来年轻人,丰富村民生活,还能改变增收方式?
“剧本杀怎么样?”镇团委副书记徐芷瑶的提议,让小院静了片刻,随后引起了热烈讨论。
“广场祠堂还有空房子,收拾收拾就是游戏场地。”体验过剧本杀的80后村干部顾海锋说,城里玩游戏,是一群人待在室内,放到村里空间更大,又能实景演绎,肯定受欢迎。
而且,别看路北外表普通,底蕴可不少。比如,麻姑传说中,麻姑与仙人王远在蔡经家中相会,有一说就发生于此。还有,南宋时,一名顾姓大夫行医到此,一剂药治百病,人称“顾一帖”,后来定居村里、救死扶伤……
“这是天然的好剧本,用游戏来演绎,符合打造‘人文乡村’、推动文化振兴的方向。”在台州市文化馆工作的方朗宇越想越觉得,这主意“有戏”!
剧本谁来写?场景怎么搭?钱从哪儿来?演员从哪找?头脑风暴中,也有人提出一个个“问号”。
边听边记,虽对剧本杀还有些一知半解,但王雪娟心里已作了决定——“年轻人觉得行,我们就干!”
不久后,项目正式启动。
镇村携手,请来一个专业团队。在仙居、安吉等地剧本杀行业干了几年的王将胜,此时正面临瓶颈,“乡村,或许能带来新天地”。他和团队白天勘察场地,晚上走访村民,历时两个多月,以“顾一帖”的故事为主线,写出首个剧本《传奇怀仁》。
村干部也动了起来:布置场地,搭建场景,谈下14栋老屋的租约,挨家挨户借手摇风车、酒缸等当道具,还请村民在家庭群推介……
2023年12月22日,第一场乡村剧本杀,开场了。
在家门口当演员
路北村堵车了。
时隔一年,回想当时情景,村民仍觉不可思议:上百个年轻人在村里转来转去,穿着电视剧里的衣服,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家住县城的资深玩家吴钰洁,在社群中刷到预告,即刻赶来“尝鲜”。
抽签选身份、听故事,到祠堂找线索……剧本杀搬进乡村,遇见乡土文化,带给吴钰洁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玩完游戏,她和朋友在村里逛了许久,“现在农村不仅环境好,观念还这么开放,新潮、有趣!”
这些也给了王将胜团队灵感,第二个剧本《沧海桑田》应运而生。这次,故事的主角是麻姑传说中的王远、麻姑和蔡经。除了辨认中药材,还增加下棋、酿酒等任务。一句话,文化味更浓了。
到目前,路北村已开展剧本杀43场,体验游客超2000人次,门票收入就超过14万元。
更大的变化,在村里发生——
“王书记,我们也想当演员。”这天,撤完布景的王雪娟,被几位村民拦住了。
让村庄成为游戏舞台,村民能不能接受?对这事,王雪娟开始有些“把不准”。没想到,村民代表大会上,多数人表示支持:“不试试,怎么知道是不是我们村的一个发展机遇?”
这20多年,从环境整治到业态进村,大家见证了乡村的变化,也在慢慢改变着观念。当然,王雪娟坦言,这些赞同票大多出于对干部的信任,“观望的多,参与的少。”就说首场活动,NPC都是创作团队和镇里年轻干部扮演的。
现在不一样了。
瞧,投壶场的老板娘,就是村民张丽扮演的,“来来来,赚铜板的机会,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30岁出头的她,看了一次剧本杀后,发现当NPC挺有意思,还能赚钱,就找到村里,应聘上岗了。
“剧情都是打小听的故事。我来演,肯定比外面人演得像啊。”在村里做直播带货的王琼莹,自荐演起了商贩。她希望把村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目前,有近20位村民当过NPC,10余位成为场外支援。
村民们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到剧本杀中。从寥寥数人到三四十人,旁观人群也越来越庞大。
今年80多岁的朱月华,就是“常客”,儿女都在外地,每次,光看看这些年轻人,听他们说说话,她都打心眼里高兴。
50多岁的顾荣财,也回回来“打卡”。开始是观望,想看个新鲜劲。偶尔给玩家指下路。后来,他干脆摆了摊,卖起自家产的萝卜、白菜、柿饼。
不仅能看,还能找点事做,剧本杀已然融入路北村的生活。
更年轻的村庄
夜幕降临,村文化广场上,“日堡夜酒”亮灯了。
七八位来自杭州、湖州等地的玩家,踏进小酒馆,瞬间被暖意包裹,“老板,来份套餐。”
“好嘞!”潘姜伶麻利地准备起来。来自下各镇新路村的她,今年9月听说乡村剧本杀后,就和朋友来玩,发现一度“老气横秋”的路北村,竟多了这么多年轻面孔,激动之下盘下了店铺。
现在,这个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小酒馆,已成为下各镇的时尚地标。剧本杀不开场的日子,也有不小客流,周末更能翻一番,多为周边工业园区的年轻人。
剧本杀进村,印证了乡村的开放和魅力。文化的力量,又给村庄带来什么?
在专家眼里,经历“千万工程”积淀,浙江已到了文化振兴乡村的阶段。而王雪娟觉得,是更年轻的村。
在无锡读大学的张佳南,本想考研深造,现在改了主意。喜欢汉服的她,加入剧本杀团队,负责妆造和活动策划,“村里机会不比城里少。”
目前,路北村设立的青年创业品牌“青向北”,已吸纳就业创业青年20余人,从事电商、文创、水果种植等产业,为乡村发展带来新气象。仅电商直播,就已带动20多位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和就业增收。
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也在提升。针对实景场地有限、游戏场次不多等问题,路北村正计划改造怀仁老街,培育小吃、民宿等业态,为玩家开放更多场景,将游戏时间拉长。
“老屋翻新下,找些老家具作陈设,等新剧本一开,能当场景,能卖道具,往柜台一站,我还能当个NPC。”去年从广州返乡的潘崇敏,此前还在苦恼村里没有投资机会,眼下已瞅准商机跃跃欲试。今年以来,还有10余位村民表达了返乡意愿。
在路北村带动之下,下各镇也在谋划打造“剧本杀小镇”,把汤归古堰、四季花海等资源用活,实现“一村一剧本”,推动乡村联动发展。
对前景,王雪娟满是信心。
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每天的剧本杀早已订满,这几天还有玩家打电话询问能不能增加场次。
种子播下了,就会奋力向上。
乡村也一样。
(本报记者 沈晶晶 王璐怡 徐子渊 张熙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