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集装箱船舶装上清洁“心脏”
嘉兴港区:“亿吨大港”逐“绿”而行
郁馨怡 沈烨婷 陈鹏军
伴随着声声鸣笛,一艘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船抵达嘉兴港码头,只见升降频频的机械臂来回摇摆,一箱箱货物从这里上岸,也将从这里出发,劈波斩浪前往世界各地……
这是嘉兴港,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和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拥有自然海岸线74.1公里。2019年12月,嘉兴港年货物吞吐量成功突破10000万吨,正式迈入“亿吨大港”之列。在2023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嘉兴港排名60位,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0.44万标箱,同比增长19.3%,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与不断攀升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步的,是嘉兴港区向绿色化、智慧化转型的步伐。氢能叉车穿梭在码头与堆场,氢能重卡往来于港口与周边城市,氢能公交车奔驰在嘉兴港区与市区间……而就在近日,内河集装箱货船也装上了氢动力!
12月18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正式下水。从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河道,到一辆辆氢能公交、氢能集卡、氢能货船……作为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嘉兴港区不断上演精彩的绿色转型记。
内河货运船舶装上“绿心”
18日11时许,在浙江禾东船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船厂,随着船坞闸门开启,河水涌入,一艘长64.5米,宽12.6米,载货量64标箱,以氢气代替燃油作为燃料的集装箱船舶,采用船舶首部牵引、气囊滚动方式顺利下水。
在现场,目睹整个过程的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国内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未来,这艘船舶将会投入商业运营并进行成本核算,如果成效好,可为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在内河集装箱运输场景的商业应用,提供实船示范。”
这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由浙江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建造,船舶的清洁“心脏”是2套240千瓦氢燃料电池组,采用嘉兴港区本土企业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自研的鸿瀚C240氢燃料电池系统。
“这艘内河氢能集装箱船舶,专线用于乍浦港到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单程航线距离120公里,完全绿色环保,零排放零污染,续航里程可达380公里。”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船检处处长廖正勇介绍,嘉兴船检部门在该船舶设计、建造中全过程参与,始终与船东、船厂保持密切合作和协调配合,全力做好检验服务和支持保障,保证船舶建造质量。
据国际海事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船舶行业每年的碳排放量约为10.76亿吨,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89%,并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今年1—11月,嘉兴内河集装箱吞吐量70.6万标箱,同比增长13%,99.9%以上都是用燃油动力船舶运输,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据介绍,这样的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运营成本跟柴油差不多,但“喝”进去的是氢,排出来的是水,绿色环保很多。据测算,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这艘船舶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0吨。
此次船舶成功下水,标志着该船已顺利完成主体结构,进入设备调试和交船冲刺阶段。这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又一大技术创新与突破,填补了氢能内河集装箱运输专线的空白,也意味着我国在氢燃料电池内河集装箱船舶研制领域迈出坚实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持续拓展氢能“应用链”
地处上海南翼、杭州湾北岸的嘉兴港区,除了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乍浦)港,还有国家级嘉兴综合保税区、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等。
嘉兴市是浙江首批发展氢能产业的试点城市之一,嘉兴港区也是嘉兴氢能产业的示范区化工新材料作为该港区支柱产业,富余的工业副产氢奠定了氢能产业发展的基础。早在2018年,嘉兴港区就切入新赛道,着力构建以绿色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氢能产业为核心的“1+2”产业格局。
嘉兴港区所辖的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是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园区,集聚了嘉化能源、三江化工、合盛硅业、华泓新材料等一大批化工企业。目前,嘉兴港区满负荷生产状态下,工业副产氢资源可达到每年10万吨,是整个长三角地区少有的具有低成本、大规模氢气供应优势的地区。
从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到用氢,氢能产业的各个环节交织成嘉兴港区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旋律。
嘉兴港区以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为契机,聚焦港口、现代物流和公共交通等领域,多维度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目前,嘉兴港乍浦港区投运了80辆氢能重卡,已实现了全港三分之二的氢能重卡替换,成为全国港口大规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运营的先行者。
在氢能物流车方面,嘉兴港区引进了羚牛集约式绿色氢能物流示范应用展示项目,加速助推燃料电池商用卡车应用,除了港口内作业的氢能重卡外,在港口外累计推广应用49吨氢能重卡86辆、18吨氢能物流车30辆、4.5吨氢能冷链车24辆。与此同时,港区开通了氢能公交线路2条,累计投入氢能公交车10辆,让老百姓体验氢能带来的绿色低碳。
依靠嘉兴港前海后河“海河联运”优势,嘉兴港区正积极打通外海与后方腹地集装箱集港运输链条,不断探索氢能动力船舶的运营模式,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海河联运、水陆两栖的“东方氢港”。
近年来,嘉兴港区坚持绿色发展,逐步克服传统化工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先天不足”,锚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一目标,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写就了点“绿”成金的蝶变记。
今年,总投资超1.2亿元的嘉兴港务环保提升改造工程成功投入试运行,实现乍浦港区汛期污水调节、水资源回收和利用等功能,日处理能力最高可达1.2万吨,将进一步提升浙江海港北翼环境保护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力”。
“工程采用成熟的水处理工艺,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可实现泊位堆场含煤废水、场地雨水和港区生活污水的统一收集和处理,并经处理达标后用于堆场喷淋、道路洒水和港内绿化等,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嘉兴港务乍浦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生态维度之外,嘉兴港区还致力于推动区内产业向“绿”发展,实现连续11年入围全国化工园区30强、连续6年排名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10强,先后荣获“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全国首批“绿色化工园区”。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嘉兴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港区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和投用更多氢能船舶,深入推进应用场景开发,持续拓宽氢能“应用链”,切实推动和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同时积极推进嘉兴港与长三角其他港口之间氢能船舶航线的绿色链接,助推嘉兴及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氢能产业发展新篇章。
(图片由嘉兴港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