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篮子”安全出发 以“四改融合”守护浙里食安
郭黎霞
保障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浙江始终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行业监管部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食品安全领域创新驱动、精准发力,从群众最关心的“菜篮子”这个小切口切入,融合推进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快检一件事、农贸市场一类事和风险治理一件事等四项改革(以下简称“四改融合”),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浙江百姓的菜篮子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数字化追溯
一扫明“身世” 守护“舌尖安全”
如今走进浙江的商超和农贸市场,拿起一件食品扫描包装上的“浙食链”二维码,这件食品的“前世今生”便一目了然。
这个从2021年3月上线的系统,已迭代多个版本。去年9月,省人大审议通过《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成为全国首个食品安全追溯地方立法,为数字化追溯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从田间地头的播种、施肥,到生产车间里严格规范的加工流程,再历经仓储物流的辗转,直至摆上货架的那一刻,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关键信息都被精准记录在系统之中。这一系统,依托强大的数字化技术支撑,串联起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让食品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也让浙江的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质量稳步提高。
目前,依托“浙食链”系统,共5类重点主体和11类重点品种实现了全程数字化追溯。与此同时,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强化“浙食链”系统的提质扩面。
在部门之间,着力贯通了“浙食链”“浙农码”等系统。当浙产食用农产品出证后,便自动推送合格证明信息,彻底打通数据堵点,确保准出准入衔接;在上下游,指导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通过“浙食链”系统履行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等法定义务,将追溯信息自动向农贸市场、商超等下游销售者流转;当下,长三角地区在各个领域已深度一体化,浙江与上海、江苏和安徽共同发布实施《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信息追溯》区域地方标准,推进长三角食品安全数字追溯一体化。
据悉,“浙食链”系统中“重点主体”和“重点品种”的上链率分别达到98.66%、97.85%,追溯数据超过42亿条,日均记录消费者扫码超2万次,成为全国最大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
农贸市场改革
快检体系 给市井烟火再添安心
浙江各地的农贸市场,如今正在经历着一场“华丽变身”。曾经熙熙攘攘却略显杂乱的市场环境,在农贸市场一类事改革浪潮下焕然一新。
从硬件设施看,优化摊位布局,加强通风排水、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同时,推进农贸市场的智慧化管理,引入电子显示屏、智能监控设备等,实现市场信息的实时公示和动态监管,提升市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在监管方面,打破农贸市场内外监管壁垒,将市场周边的生鲜门店纳入统一监管范畴,实现场内场外的监管标准和力度保持一致,维护市场秩序。
建德市是“农贸市场一类事集成改革”的全省试点,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场内场外一体管理,构建起严密监管闭环,让消费者无论是在市场摊位挑选,还是街边小店采购,都能收获同样品质的放心食材,重塑农贸市场作为民生“菜篮子”“果盘子”的品质担当。
消费者若对购买的食品不放心,便可通过“浙食链”进行链上点检,市场开办者接收后在市场快检实验室实施快检,线上告知检测结果。
快检,已成为浙江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也是消费者的迫切需求。
省市场监管局出台《浙江省“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多维一体”食品快检集成体系。
浙江率全国之先明确提出“谁快检、谁负责”原则,对入场交易食用农产品实施批批快检。同时,发挥“县级检测中心、快检车、快检箱”作用,构建法定快检“普筛”、自愿快检“补缺”和监管快检“靶向”三位一体的食品快检工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更为灵敏的胶体金法得到推广应用,全省87%的农贸市场开始使用胶体金法,嘉兴市更是达到95%。今年以来,累积开展监管快检超25万批次,问题发现率显著提升。
在收到快检结果后,消费者若发现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的,可以扫码点击“举报投诉”按键,系统将自动转入投诉举报程序,做到“件件有回应”。
立体化风险预警
食安险助企惠民 实现共治共享
为了更好地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协同应对能力,在看不见的幕后,一套立体化风险预警指挥网络正在悄然织就。
这是由省市场监管局在今年全新打造的“3+N”立体化的风险预警指挥体系,以省、市、县三级指挥(综治)中心为核心,3304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哨点为支撑,涵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检验机构、科研院所等8类主体。
这些遍布全省的监测哨点,能实时感知食品安全的异常动向,监测范围覆盖各类食品品类、各环节流程,精准捕捉潜在风险信号,构建起一个以问题发现为导向、精准预警为手段、闭环治理为目标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
今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正是借助这一网络,成功发现并处置6086个风险隐患。从校园食堂食材隐患排查,到网红食品生产加工违规监督,风险一旦露头,即刻能启动评估、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控。
风险预警体系,成为浙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变革的重要牵引。作为监管部门,在压实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做到助企惠民实现共治共享,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任务。
这就需要让企业有所得,省市场监管局从节约成本、尽责减免处罚和完善保险理赔着手推进。
当销售者利用“浙食链”进行进货查验,电子票证和纸质票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既节约快检经费,又节省纸张印刷和人工开票成本;当经营者运用“浙食链”进行追溯管理,视为有效履行法定进货查验记录义务的重要情节,方便基层执法办案认定,依法可以减轻或免予处罚,避免农产品销售常见的“小过重罚”;同时,探索引入食品安全责任险,采用“公益+商业”模式,扩大食品安全责任险覆盖面,快检阳性食品销毁后,通过保险公司理赔减轻销售者损失,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尤其是食品安全责任险,对企业来说宛如一把“防护伞”。如此一来,企业主体责任夯实,消费者权益保障加固,也为行业稳健发展注入强心剂。
改革,就是要从小切口入手、释放多种措施。“四改融合”不是各自为战,而是深度协同、相辅相成。数字化追溯赋能风险洞察,农贸市场革新呼应基层防控,食责险托底稳固行业生态。
省市场监管局正以这一创新模式,进一步强化“整体市监”理念,全力提升全省食品生产监管能力水平,稳步迈向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康庄大道。
(图片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