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从产业链到共富链

永康打造五金产业共富新生态

  这些年,到金华永康“求学”的学子越来越多了。

  今年9月,来自长春工程学院、哈尔滨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等5所东北高校的95名学生,在永康开始为期一年的学习和实习。作为永康市“东迁西归2.0”项目的合作对象,这批学生全部来自公办本科高校。

  与此同时,来自江西瑞金、贵州纳雍、四川平昌等中西部中职学院的数百名学子,作为永康市“东迁西归1.0”项目的合作对象,也来到永康求学。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永康已累计引进高端人才113人、培养技能人才4.9万人、吸纳大学生3.6万人,人才总量达到17万人。据悉,这正是永康市以“千万工程”为统领牵引缩小“三大差距”,依托五金产业,创新探索技能人才培育“东迁西归”模式,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一大成果。

  今年以来,永康市围绕着五金产业链,紧紧抓住人才这篇文章,奋力构建“学业对接产业、产业联动就业、创业激活产业”的“三业”协调发展体系,形成五金产业共富新生态。今年前10个月,该市规上工业总产值859.5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制造业投资增长15.3%、出口增长19.6%、市场经营主体增长10.2%,经济增长势头明显。

  不难发现,从学业培养,到就业融通,再到创业转化,反哺产业高质量发展,永康的五金产业链已经走出一条共富链。

学业对接产业

培育五金技能人才

  “永康的五金产业,有很多与机械制造相关的岗位。我想,在这里的企业学习一年时间的话,我对五金产业会有更清晰的认知,也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长春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陈浩说。

  陈浩是首批东三省公办本科高校到永康实习的95名学子之一。他会来永康学习,与永康创新实施“东迁西归”人才培育工程分不开。

  2021年,面临永康企业的“技工荒”和中西部地区的“就业难”问题,永康市以“东迁西归”人才培育模式,先后与中西部12所职业院校建立协作关系。

  随着永康市五金产业不断发展,对于研发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此,永康市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共建现代五金产业人才学院,推出“东迁西归2.0”项目,将重点放在培养研发型技术人员上。

  今年6月,浙江工业大学永康五金学院教师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五市的10所学校、13个学院开展“东迁西归2.0”项目招生宣讲和合作高校拓展,目前已招引了95名学生。

  据介绍,像陈浩这样的学生,采用的是“3+1”学习模式。他们先在高校完成3年的学习,第4年来到永康各大企业进行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实习结束后,企业可以为他们提供“毕业即就业”的选择。“对我们企业来说,高校给我们送来了高质量人才,求之不得呢。”永康一家企业老板说道。

  生产型技术工人的培养模式,与研发型人才类似。从永康五金技师学院与云贵川皖赣5省12所院校达成战略合作书可见,他们建立的是以永康五金技师学院课程为主的“2+1+2”一体化培养模式(2年西部教学、1年跨省工学交替、2年高级工教学)。截至今年,永康与12所院校已联合招生人数达3800余人,为中西部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以贵州纳雍县为例,自从与永康结对后,永康已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80万元,共建2300平方米的数控产学研基地,还有2名专业技术人才常驻纳雍县帮扶教学。如今,纳雍县职校第一批68名“东迁西归”项目的学生,已有42名取得中级技能证。

  为助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今年4月,由永康市与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永康市日用五金制品行业协会、南昌交通学院及永康市数十家五金行业头部企业共建的数智五金产业学院,在江西南昌交通学院开班。这个跨越多省共建的学院,旨在打造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

产业联动就业 打通城市公共服务

  针对产业来设置学业,产业与学业的适配性就很高。

  据统计,12所中西部合作院校毕业生与永康企业的初次就业率达100%,企业满意度达96.8%,每年为企业输送上千名高技能人才,平均月薪达7000元。

  开户籍证明、办身份证、办社保,以及随迁子女就学……随着这些外来人才的涌入,在户籍地与就业地间“多头跑”“折返跑”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原籍在云南省镇雄县的小孟,今年刚刚嫁到了永康。为了方便日后的生活,小孟希望能将户口迁到丈夫小郭家。然而,繁忙的工作使她难以抽身回老家办理准迁证。

  “我朋友告诉我现在迁户口不一定要回老家了,想来问问情况。”7月2日,小孟拨通了永康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的咨询电话。在得到工作人员肯定的回复后,小孟立即带上所需材料,来到窗口办理业务,不到3天,就拿到了永康的户口簿。

  小孟能够如此快速办理户口,缘于今年3月,永康市公安局与云南镇雄县政务服务中心签订公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两座城市打破地域阻隔,通过快递邮寄、电话连线、平台扭转、网上办理等形式,统一规范通办业务指南、流转单,确定户口簿补发等业务“跨省通办”,实现机制互通、信息互享、效力互认。

  医保、社保等领域的100多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也能够在永康跨省通办了。

  今年,永康市行政服务中心与江西省万年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正式签署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后,双方开设了跨省通办线下专窗,实现数据互通互认共享,解决万年县在永康务工人员异地办事“多地跑”等堵点难点问题。

  截至目前,永康市已与21个城市签署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办事件数达到20000件,大大提高了外来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永康市加大教育类项目投资。近三年,教育类项目投资达42.2亿元,累计新改扩建并投用学校(幼儿园)29所,新增公办学位32110个。与此同时,永康市还打通教育、公安、镇(街道、区)等部门数据壁垒,迭代升级招生报名系统,通过“浙里办”App和浙江政务服务网全面实行无纸化网上报名,将“线下的家长跑腿”转化为“线上的数据跑路”。以2023年春季为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转入随迁子女957人,转入接收量居金华第1位,全省第2位。

  为保障人才安居留永康,永康市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三侧协同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专区,出台《永康“智汇丽州”人才新政20条意见》《永康市金蓝领公寓销售管理办法》等人才政策,从职称晋升补助、购租房补助、政府津贴等多个维度,保障人才安居乐业。截至目前,购房补助已累计发放超3亿元,提供金蓝领公寓3000余套。去年,永康市就业创业工作还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创业激活产业 再造五金制造新优势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随着113位高端人才的引进,3.6万名大学生的吸纳,4.9万名技能人才的培养,凭着深厚的五金产业底子,永康成了许多创业者的理想地。今年前10个月,永康市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4个,其中百亿元项目1个、50亿元项目3个。这些项目当中,不少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能够为五金产业链延链补链。

  而今年前10个月,永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也增长迅速,增长率分别为43.8%和21.9%。据相关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这些创新创业项目的招引落地,永康将打好这场产业提档大会战,再造五金制造新优势。

  前不久,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集群名单中,由金华牵头、联合台州打造的“金台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集群”榜上有名。

  这些年,永康把做强做优农机装备产业,放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去考量。作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永康市农机装备智能控制与先进技术“联合出资挂榜制”,以试点促创新、以创新聚产业、以产业促共富。截至目前,累计实施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8个,攻克技术难题9项,实现农机产业产值超150亿元,丘陵山区小型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就在创业者涌入永康,激活五金制造新优势时,在永康学习的全国各地学子像蒲公英一般,也把五金产业的“种子”撒向了全国,成为助力中西部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亿家集团董事长施文斌就是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毕业后,他选择在成都创业,先后做过锁具推销,创办过钢板压花加工厂,后成立了中国亿家集团。如今,亿家集团拥有七家全资子公司和一家控股公司,主营防盗门产品,年产值达8亿元,纳税4000万元。再如云南镇雄籍学生周冰、四川阿坝州理县籍学生孟钢等,毕业后都回到老家自主创业。

  为深化区域就业创业合作,让中西部更多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助力共同富裕的“领头雁”,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永康市民族团结促进会及四方集团、安胜科技等多家永康企业,还与云南省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签约,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三项计划合作。

  永康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永康正奋力迈向“世界五金之都”新征程,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各类优质人才求贤若渴。接下来,永康将继续以五金产业链为载体,进行学业、就业、创业“三业融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永康五金产业实现蝶变升级。

  (本版图片由永康市委改革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永康打造五金产业共富新生态 2024-12-16 浙江日报2024-12-1600007;浙江日报2024-12-1600012;浙江日报2024-12-1600015;浙江日报2024-12-1600009;浙江日报2024-12-1600019 2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