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帮农客”壮大助农朋友圈 开辟乡村振兴新局面
金晨
天下一奇,吃橘带皮。“家人们,临海蜜橘开卖啦!”眼下正值柑橘丰收季,临海市邵家渡街道“山大王”橘园里,“帮农客”夏益龙正在直播带货。在他身后,满树蜜橘压弯了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
作为“橘二代”,夏益龙从父辈那里接过“山大王”品牌后,一来引进红美人、葡萄柚等热门新品种,让柑橘身价翻了数倍;二来延长产业链,将果肉做罐头、榨汁、制酒,橘皮制作陈皮,研发周边产品,同时搭乘直播新风口卖到全国各地。岭上村村民在其带动下,从种植普通柑橘到种植新品种柑橘,从卖周边卖小贩到卖全国,收入一路攀升,现在只要种出来就不愁卖不掉。
农业是邵家渡街道的传统产业,如何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蜜橘的蜕变之路揭示了发展密码。邵家渡街道将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党员干部、商会代表、农创客等组成帮农小分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从前端平台创建到末端销售“出圈”的全链式服务,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帮农客”。
近年来,邵家渡街道广纳各方人才,拓宽帮农“朋友圈”,同时整合优势资源,组团探索共富路。柑橘上市季也是草莓生长期,邵家渡素有“浙东草莓之乡”的称号,但多年来品质参差、价格不一,怎么办?草莓主产区的枧桥董村等9个行政村党组织和农合联、商会党组织打造“鼓韵莓乡”党建品牌。邵家渡街道农合联理事长、党代表綦再华便是“帮农客”之一,成功注册“邵家渡草莓”农产品集体商标,对符合“邵家渡草莓”生产标准的合作社授权免费使用商标,首期授权的三家合作社的草莓溢价显著。
品牌抬身价只是第一步,还有来自临海农商银行的“帮农客”带来了2亿元助农授信,并发布先锋贷、草莓贷等联建单位专属金融产品,解决了果农的“燃眉之急”。来自台州市农科院的“帮农客”则带来了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引进“越秀”“小白”等新品种。粉的、白的、清冽的、浓香的……各种颜色、口味满足细分人群的不同需求。来自侨界的帮农客,则凝聚侨界资源,全力打通销售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固化草莓“订单式种植”模式,与农场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实现了全过程、全链条闭环帮扶,帮助邵家渡草莓远销海内外。
始于唐代的制鼓业是邵家渡街道传统文化的代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淹没在历史的岁月里。邵家渡大鼓如今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发展?“帮农客”团队起于农业,但不止于农业,邵家渡街道围绕每一类特色产业打造一支“帮农客”队伍,有的放矢地培育技能人才。
“‘帮农客’也是技能人才重要组成,要让他们带动一群人,实现与产业精准配置,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邵家渡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鼓韵莓香”党建品牌依托枧桥鼓非遗展示馆创立了“大鼓薪传”研习社,并加入“同心同廉”研学路线,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搭建师资库,探索工学交替、导师进坊等形式培养制鼓艺人。几年来,从业人员队伍从原来的十几个人到现在四五十个人,制鼓工艺不断创新发展,鼓的品种增至十余种。在街道党工委的引导和支持下,大鼓也走进了校园成为劳动技能传承课程。
“传承非遗需要情怀但不能只靠情怀,与市场接轨方能走得更远。”枧桥董大鼓共富工坊的谢哲长说道。在帮农客的帮助下,该工坊改变了传统定制售卖模式,一并提供影视拍摄、婚丧喜庆租赁等服务,也走进了市里的共富工坊直营店,客源拓展到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同时通过侨胞卢善凤的资源优势,顺利打开西班牙等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