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村民与古香榧树和谐共生的故事,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智慧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听绍兴农民“树说”

  本报讯 (记者 张苗 来逸晨 通讯员 孙梅) 北京时间11月18日下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来自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占岙村的62岁村民黄天明,作为唯一的农民代表,走上“气候行动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主题边会发言席,分享了村民与古香榧树和谐共生的故事。

  现场,跨越6000多公里而来的黄天明,带着绍兴口音,讲述占岙村保护古树的故事。“村里最古老的香榧树,有1570岁。我们与古树的故事,从祖先迁居这里开始,经历了800多年几十代人,如今,我们家族有6代人在共同守护这片古香榧林,从青少年到壮年到老人,年龄最大的已有97岁。一年365天,我有200多天在香榧林,除草、施肥、修剪……”黄天明在演讲中说,当地人与香榧树的相处,从遵循千年来的养护传统,到建立古树数据库,再到开发生态旅游研学线路,“我们守护古树,古树也回馈着我们。”

  “这个来自中国乡村的故事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共享。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进,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与会代表、意大利环境和能源安全部官员拉蒂尼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占岙村和周边村连片的香榧林中,500年以上树龄的有4000多株、百年以上树龄的有两万多株,同属“会稽山古香榧群”,2013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如今,香榧已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产区农民靠香榧干果每年人均收入超3万元,小山村借助香榧林丰富独特的生态资源,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学者慕名前来。

  浙江现存古树名木27.5万株、古树群3637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香榧树最多,有8.3万株。为保护古树名木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浙江还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规范规章。

  古树名木是气候变化的忠实记录者,是映照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的镜子。“它们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是巨大的碳库。”国家林草局古树保护创新联盟专家组组长丛日晨说,“黄天明等农民保护古香榧树的乡村实践,让人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中国样本,这些古老的生命体中藏着气候的秘密,对开展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农民对香榧树的守护正是践行了这一理念。“黄天明的故事背后,是当地政府保护古树名木的创新实践,这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在会议现场,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的王东说,“这样的故事与经验,具有全球意义。”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听绍兴农民“树说” 2024-11-19 浙江日报2024-11-1900004 2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