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为新就业群体
筑起“暖心家”

  娄晓涵 密懿 钱萍 郭新卓

  如今,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就像城市的“蜂鸟”,忙碌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与便捷。

  在杭州市西湖区,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氛围日益浓厚。今年以来,西湖区以社区、园区、街区为单位,系统性推进创新型组织建设,构建“功能型组织+实体组织”“行业组织+属地组织”的复合模式,推动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广泛建立,并成立网约配送行业党委、建立网约配送行业联席会议制度等。截至目前,西湖区11个镇街均已成立新就业群体党委。

  西湖区总工会则在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四类行业工会联合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组织覆盖,延伸至网络主播、房产中介等各类群体。

  目前,西湖区各镇街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将所属的会员按行业分类,共成立19个工会小组,并设置区块联络长27名、末端网点(站点)联络员136名,确保覆盖到每一个末端网点、站点。

  “扫一扫就能加入工会,真是太方便了!”在西湖区蒋村街道一处网约配送站点,快递员小李指着墙上的工会组织入会码说,“加入工会后,不仅有了组织,还能享受到各类福利和保障,像‘家’一样的感觉。”

  在西湖区总工会的推动下,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矩阵逐步构建。

  目前,西湖区已有39个“工会驿站”,依托这些服务站点,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捷的休息和补给场所,并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全力打造“15分钟服务圈”。

  此外,西湖区总工会还定期组织职业技能竞赛与培训,助力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升学历。今年以来,西湖区举办了13场就业技能培训,85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为新就业群体的职业发展搭桥铺路。

  在享受服务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实现与街道、社区的“双向奔赴”。前不久,蒋村街道举办新就业群体应急技能比武大赛,10支新就业群体代表队近50人,涵盖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物业工作人员等多个行业。该活动在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应急响应与自救互救能力外,也鼓励“小哥”将实战经验应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为构筑平安和谐的社区贡献力量。

  近年来,蒋村街道坚持在探索新就业群体组织管理服务从“点线”向“立方”转型上“下功夫”,重点完善由社区大党委牵头的“1+3+X”新就业群体服务治理“网格立方”,以党建带群团,搭建常态长效互动平台,推动“新·立方”服务向上、治理向下。

  同时,蒋村街道在西湖区妇联的指导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暖蜂驿站”等增值服务空间,打造了12个“女骑手爱心角”,为新就业群体中的女性提供更多贴心服务。其中,“她热线”就是蒋村街道妇联为新就业群体女性专门开设的心理咨询热线。当遇到工作中的困难或生活中的烦恼,可拨打热线电话,帮助她们缓解压力。

  “新就业群体在哪,党组织就覆盖到哪,群团组织就跟进到哪。”西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西湖区始终秉持“就近就便、全面覆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通过“点+线+面”的方式,逐步织密党群组织网,为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一个“温暖港湾”。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为新就业群体
筑起“暖心家”
2024-11-18 浙江日报2024-11-1800005 2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