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澜重光”书阁一体项目昨发布
《四库全书》触手可及
本报记者 严粒粒 徐坊
数字时代,古籍古迹正变得越来越“平易近人”。
11月14日,在湖州南浔举行的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大会上,基于数字技术的“文澜重光”书阁一体项目正式发布。该项目为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的试点项目,由浙江图书馆发起,蚂蚁集团志愿者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即日起,通过支付宝搜索“文澜重光”,用户便可足不出户,在手机小程序畅游文澜阁,查阅文澜阁书架上数字化的文澜阁本《四库全书》。
这是一次书与阁的相会,是一次今人与古籍的相逢,也是一次浙江人为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的接力——为什么这么说?
如真如实,重现“书阁一体”
为了更身临其境,“如真如实”的还原是项目的一大特色。
小程序中有“游阁”“观书”两大选项。其中,“游阁”所示环境是文澜阁实拍夜景。从阁的全景到御座房、狮虎山等个体景观,用户可跟随“标识”移步换景。“观书”则还原了古人在书斋案台挑灯夜读的场景,增添读书意境。此外,小程序配有负责讲解和互动的数字人帮助导览。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早前拍摄的影印版,线上可阅览的《四库全书》是使用新技术,专为“文澜重光”项目拍摄的高清影印版。此次发布的数字版本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古书的“无损真容”。
“将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更多人领略文澜阁与《四库全书》的风采,是我们浙江人的使命、责任、心结。”浙江图书馆馆长胡海荣感慨。
编纂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工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其修成后誊抄7部,分藏于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文溯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
不幸的是,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及藏书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文源阁及藏书则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付之一炬。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也险遭灭顶。幸运的是,浙江有志之士想办法收集、补抄、护送,才得以保存至今。
时光沧桑。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内的文澜阁对外开放,《四库全书》则因文物保护的需要,现藏浙江图书馆曙光路馆区的地下藏书室,偶尔才能摆出几套,隔着玻璃橱柜对外展示。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杭州是目前唯一一个书与阁同在一地的城市。早先就有许多声音,希望文澜阁与文澜阁本《四库全书》能够合二为一。“然而,且不说阁与书现在分别属于两个单位,现在文澜阁的客观条件,早就不适于古籍保护了。”胡海荣也希望能利用数字技术,重新实现“书阁一体”。
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让文化薪火发出更璀璨的光焰。一向重视文脉传承的浙江人希望做得再多一些。
薪火传承,新一代接力护书
今年3月,浙江图书馆第三届理事会成立,蚂蚁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连任理事长一职。浙江图书馆方在会上抛出了“文澜重光”书阁一体项目想法。井贤栋主动提出,蚂蚁集团可以通过员工志愿服务的形式提供技术支持。
蚂蚁集团员工、“文澜重光”项目总负责人叶昌炜坦陈,自己是“懵头懵脑接下任务的”。“相比以往公益项目,‘文澜重光’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投入。”叶昌炜说。
随着工作的推进,他越来越意识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句话的分量与感召力。产品经理、软件开发工程师、运营专员、行政后勤、财务……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很快集齐,一大半是90后。他们中,有的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有的有古籍数字化的工作经验,有的单纯觉得能为《四库全书》做点事是件很“高大上”的事情。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起初,蚂蚁集团员工、负责整体创意和产品设计的王敏燕对《四库全书》认识不深。直到参与“文澜重光”项目,“补课”了文澜阁本《四库全书》那段坎坷的历史。“我们每一个小伙伴都觉得,能从先辈手里接过守护《四库全书》的‘任务’,实在是一种荣幸。”王敏燕说。
吸引更多人去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只是“文澜重光”的第一步。考虑到各方面投入,目前,“文澜重光”中虚拟文澜阁的实景拍摄呈现方式并非当初首选;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共计36000多册,目前小程序上线了1000多册,今后还会陆续更新上线。为了方便阅读,小程序也试着将其中两册书用现代文的方式进行了呈现与注释。
胡海荣透露,我们可以对“文澜重光”保持很多畅想和期待:例如,是否能像大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用3D建模模式替代实景拍摄,这有利于将其转化成游戏;是否可以让用户一起加入图书注释,和专业学者一起做校对,增强小程序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是否可以增加《四库全书》的分类攻关游戏,让读者更了解古籍内容,普及中华传统文化……“这只是1.0版本。我们期待迭代版本能陆续上线,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胡海荣说。
“文化传承重在久久为功。希望蚂蚁志愿者能够把项目一代一代做下去,让传统文化的瑰宝和这段历史被更多人看见和欣赏。”同为志愿者一员,井贤栋也有着同样的愿景。
(本报记者 严粒粒 徐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