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提供星载人工智能处理载荷平台和总体产品方案
阿曼首颗星 “大脑”浙江造
记者 张彧 丁珊 通讯员 谢雯艳
本报杭州11月11日讯 (记者 张彧 丁珊 通讯员 谢雯艳) 11日12时03分,在位于酒泉的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将阿曼智能遥感卫星一号(以下简称“阿曼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东国家阿曼的首颗卫星,其星载人工智能处理载荷平台和总体产品方案均由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提供。
“阿曼星”是一颗高分辨率智能遥感卫星,历时12个月打造。“这是浙江第一颗由民营企业参与研制,并向海外主权国家输出的人工智能卫星。”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处长庄谨表示,这是浙江在太空领域数字贸易上的创新成果,也是浙江民企有能力将高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市场的证明。
“阿曼星”搭载的人工智能处理系统可实现星上实时观测和数据处理,将为阿曼的国土详查、城市规划等提供“外脑”支撑。“‘阿曼星’峰值星载算力达到每秒80万亿次运算,是同等在轨产品的几倍至几十倍,能将1万平方公里图像数据的处理时间从一周压缩到分秒级。”“阿曼星”项目总体工程师陆俊杰举例说,如果阿曼制定农业政策需测算全国椰枣树的数量,靠传统手段费时费力,用上“阿曼星”,最快数秒就能给出数据。
人工智能卫星实现“天感天算”还不够,为了让卫星算得更高效,“阿曼星”搭载之江实验室研发的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该系统能把多颗卫星的算力协同调度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卫星的计算效能。
“阿曼星”还搭载了之江实验室研发的天基遥感大模型“天绘”,实现自然语言输入的多任务视觉处理能力,使得遥感数据分析更加高效、便捷。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卫星接收方阿曼兰斯航天公司首席执行官沙彦聚坦言,选择地卫二公司,既是看重企业的硬实力,更是信赖中国智能航天的产业体系,“接下来,我们将和中国企业在天基分布式计算等多领域深化合作。”
不仅“交钥匙”,还要“送服务”。交付当天,阿曼首都马斯喀特的卫星地面站同步启用。“公司为阿曼提供卫星产业链的全套商业解决方案,包括卫星地面站、人员培训等本地化能力建设服务。”地卫二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温卓明介绍,公司正在切入航天产业链的中、下游,向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享在轨算力资源,输出技术服务。
“民营企业正在成为创新的主体,上得了科技高山,也下得了数字蓝海。”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专职副书记施勇峰说,“阿曼星”的成功交付,是浙江企业从“产品出海”拓展至“前沿技术和服务出海”的一个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