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亲历·人物

记者在听障人士直播间当助播,感受不一样的“双11”——

这里的直播静悄悄

  今年“双11”大促变成了“长线作战”,你是否也习惯了打开直播间,在一片混杂着捧哏的极速讲解中抢购商品?

  但是,一个没有声音的直播间,你见过吗?在杭州,无声的直播间成为了听障人士购物和就业的新选择,这个分外安静的世界,“买买买”的氛围同样浓厚。

  置身于超过1500万名从业者的职业网络主播大军中,听障主播的占比不及0.01%。这群沉默着努力的人,是如何“触网”生长,走过独木桥,被世界看到?

  为了感受一场真正的无声直播,我们走进杭州临平的遇乐文化,担任一日助播。这家听障人士员工占比达90%的公司,2年来孵化了超过20位听障主播,被大家称为“小七姐姐”的王琪琦就是其中的第一位。

  没有形容词的世界

  上午10时,我们来到“小七姐姐”的直播间。大约20平方米,五六个摆满各类家纺商品的货架,一块写满红笔圈注的直播计划白板,这便是直播间全貌。

  成员们正在商量开播的第一件商品。是选潮流款,还是常规款?大家各执己见,展开了一番沉默但激烈的交流——他们习惯全神贯注盯着彼此,从眉头紧皱,手语打得飞快,到逐渐袒露笑容,频频点头。

  要当助播,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

  零基础速成手语并不现实,针对即将开播的家纺专场,我们只能“临时抱佛脚”。“通俗手语挺形象的。”手语翻译许清妍边说边演示,“被子”是双手五指虚撮,从腹部上拉至胸前,这是在模仿盖被子的流程;想要比划“枕头”,就把双手放在头颈两侧,做出“捏”的动作,既有枕头的含义,又能产生“舒适”的联想。

  我们有点好奇,“舒适”要怎么表示呢?

  许清妍告诉我们,手语中几乎没有形容词,这也是手语直播最大的难点,对产品的形容与感受,必须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去传达。“放松点,去感受,手语是自然的表达,并不拘泥于条条框框,让观众明白意思就行。”

  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却很难。“一句十个字的简单感受,需要先拆解成五六个手语动作。”王琪琦用手语表示,随后给我们做示范——她从货架上抱来两床被子递给团队成员,开始展示“面料保暖”的特点。大家先是抚摸,反复按压,放到手臂、脸侧靠了靠,确认材质、厚度和肤感。王琪琦打着手语解说道,面料材质不属于常用手语,她一个动作会重复四五遍。用手语模拟“很热”还不够,一位助播当即裹上被子,不出两分钟,汗水涟涟。

  几十个肢体动作不断重复,只为了展示一个特点。比起普通直播间大促时三五分钟就“上链接”的频率,王琪琦讲解一件普通商品需要30分钟。不打手语时,她总是频繁揉搓手指,不自觉甩甩手腕。“我们做过一个粗略统计,大概一场直播下来,小七需要做上千个动作,有时候手指都会痉挛。”许清妍告诉我们。

  做不到耳听八方,就努力眼观六路

  下午1时,“硬仗”准时开始。

  第一次体验助播,就来了个大单:这次直播,我们会卖15款商品,预计需要不间断地播10个小时。

  王琪琦环顾一圈,向每一位成员点头示意,确认准备就绪。望向我们时,她用拇指和食指比了一个“笑容”,又握拳递来一个“加油”的信息。看到她自信的背影,我们心里有了底,尽力展现笑容。

  信号接通,王琪琦熟络地打招呼,与评论区的粉丝闲聊暖场。5天没直播,她们在聊最近的生活,有点像老友间的通话。

  “隔着镜头,也要有情感交流。”运营人员一边用文字回复实时评论,一边对我们打着手势解释,“我们是互相需要的关系。”

  在王琪琦的直播间,超过95%的观众同为听障者,直播时聊天、视频连线,售后还会主动回访、详细询问每一个商品的使用感受,她与许多粉丝处成了朋友,这份被珍视的需要也成为了她闯荡直播江湖的蹊径。

  约5分钟后,王琪琦把聊天引到家纺主题上,她快速比划手势,不时配合口型解读商品,身后的助播一手举起写有产品介绍的牌子,一手打起手语呼应……

  还是“捂被子”的体验,王琪琦刻意做出生动的表情,微微侧身,右手往后一带。顺着指示看去,一位助播正躺进被子中。王琪琦一边用手势解说,一边把镜头拉近,拍摄助播额头上沁出的汗珠。

  我们盯着直播,看到满屏的评论在持续滚动,在一片“适合冬天用”“我想要”之中,也有人发问:“演的?有这么保暖吗?”

  看到质疑,王琪琦拿起测温枪,测出被面23.5℃。我们跟随指示,用手贴合柔软的牛奶绒面料,觉得掌心微微发热,5秒后再测,被面升温至27.6℃。“五、秒、升、温、4.1度——”王琪琦节奏顿挫地用手语总结,神色坚定,肢体幅度极大。再看评论区,疑虑淹没在一片“上链接”的弹幕中。

  展示效果不错,销量稳步上升,运营却举起了小黑板。盯着直播画面里不断下滑的同时在线人数,遇乐文化的创始人娄诚说:“要看小七的控场能力了。”

  对无声直播来说,控场是一个难关。“视觉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个画面上,这导致手语会受到很多干扰。”娄诚解释道,一名听障主播,既要懂得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把握直播方向,又要发散自己的注意力,及时看见每一位成员的提示。

  正在讲解异形靠枕的王琪琦安排了一场走秀。我们脖子上套着卡通大鹅,模仿前面几位“模特”,枕一枕体现柔软,抓一把证明不掉毛,最后定点转圈,完成360度的展示。其他成员化身“氛围组”,在一旁起哄鼓掌。这招一出,观众人数暂时稳住了。

  “最早的时候直播,团队4个人乱成一锅粥,结果观众只有3个人。”想起两年前的自己,总是在笑的王琪琦少见地显露出一丝窘迫,“做不到耳听八方,就用200%的努力去眼观六路。没有现成的模板,很多直播技巧,都是我们一点点自己摸索出来的。”

  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

  我们走到镜头外,把下一个要卖的商品挂到展架上。此时距离开播过去5小时,刚到计划时间的一半,窗外已经夕阳西沉。

  趁着休息时间,我们问王琪琦:“为什么选择吃直播这行饭?”她想了想,认真地比划着手势:“没办法,为了生活。”

  和很多残障人士一样,王琪琦面前也有一座生活的大山——她干过小生意,但在3年前失败;运营过自己的账号,但收入杯水车薪。两年前,她来到杭州,成为了一名听障主播,如今动辄十几小时的直播对于王琪琦来说,成了家常便饭。

  短视频和直播间重塑了“看见”与“被看见”的方式,从主播到观众,越来越多听障人士在“无声直播间”里联结。数据显示,与普通主播相比,听障主播的粉丝黏性更强,人均转化率更高,表现最好的时候,退货率仅为市场均值的五分之一。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片无声的“蓝海”。但海面以下的部分,只有到过现场,才能亲身感受得到。

  屏幕的那头在直播,这头运营团队已经在现场开始了实时复盘,我们也加入讨论。

  “这组‘家纺四件套’拍了3个短视频预热,粉丝几乎是锁单就付款。”现场一个大屏电视,投影着当日播出产品的信息,娄诚指向转化率曲线的峰值,对王琪琦比划道。而另一款被子因为没有做好预热讲解,锁单不付款的比例接近50%。

  “‘种草’还是很重要,预热的短视频一定要抓。”娄诚边说着,边点开王琪琦的账号给我们看。这次“双11”,虽然只计划直播两场,但团队提前一个半月就开始筹备,把现场选品、个人体验和商品细节做成视频,还有许多待选品,正堆在工作室里等待使用和拍摄。

  孵化一个听障主播团队并不容易,遇乐文化运营负责人朱超透露,听障人士进行电商职能岗位的培训需要2至3个月,听障主播则需要6个月左右,时间投入比普通MCN机构的2倍还长。“不能用纯商业行为来衡量,带动残疾人掌握技能,是很有社会意义的事。”朱超说。

  这也是娄诚打造听障人士直播团队的初衷。因为姐姐和姐夫患有听力障碍,他了解听障人士工作和生活的困难。“对于听障人士来说,‘被看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娄诚说,“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

  为听障人士撑起一片天的,不仅仅只有感同身受的人——新就业形态为残障人士搭起新的筑梦平台。2020年,浙江出台全省首个电商助残计划,支持残疾人从事网络直播、云客服、云审核等职业。目前,全省从事电商就业创业的残疾人已达2万人。

  凌晨1时,王琪琦正式下播。这场直播最终长达11小时,总观看人次超过4万,同时观看人数最高达到600多人,总销量近千单。

  连续11小时的灯光直射,王琪琦的后背全都湿透了。此时的我们已经累得说不出话,只是静静地陪着她,坐在关掉打光灯的直播间。

  这是王琪琦的习惯,她喜欢在“谢幕”之后,在直播间里再待几分钟。既是休息,也是沉淀。

  直播为她打开了封闭世界的大门。“我想把这个直播间一直做下去,让更多听障朋友加入进来。”她用手语说道,最后还比了一个“耶”。

  我们相视而笑,依然没有声音。


浙江日报 亲历·人物 00006 这里的直播静悄悄 2024-11-12 27177132 2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