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推进山区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
资源跟着需求走 服务跟着群众走
记者 邬敏 县委报道组 徐丽雅 朱敏 通讯员 韦奕莹
本报讯 (记者 邬敏 县委报道组 徐丽雅 朱敏 通讯员 韦奕莹) 11月4日,景宁畲族自治县红星小学五年级学生梁晓睿身穿队服,吹着嘹亮的小号,和队员们进行鼓乐编队表演,获得了鼓乐比赛团体第一名。这名来自九龙乡的12岁男孩,此前就读于九龙乡中心学校,去年9月入学红星小学。此前,他从没学过乐器,今年加入学校鼓乐队后,还成了小号组组长。
为破解乡镇学校办学成本高、质量不佳等问题,推动农村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景宁自2022年起在全省率先探索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工作,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构建强校帮扶、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像梁晓睿一样的来自毛垟乡、鸬鹚乡、大均乡等8所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的107名孩子全部进入城区学校就读,74名教师实现科学分流。
“我们为乡村孩子托底,全力保障进城学生交通专线专行、住宿同校同等、饮食同质同价,推动闲置校舍有序改造利用,提升教育质量,打响‘小县优教’品牌。”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金益华说。
据了解,丽水共有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80所,在校生3340人,目前已完成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56所,全面完成5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调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布局在城区。
丽水山区面积占比近90%,其中偏远山区行政村占比达73.3%。受地形、交通等因素制约,山区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偏低。随着人口增速放缓、人口分布空间变化等,对公共服务布局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
“聚焦山区群众最关注、最迫切、最量大面广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公共服务领域,丽水先行谋划山区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探索构建以常住人口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资源高效配置机制,以‘系统性’解决服务不均衡问题,以‘流动性’解决服务不可及问题,以‘共同体’解决服务不优质问题,建立统筹布局、单元重塑、扩大供给、制度保障、联合共建和运营创新‘六个一体化’工作新格局,促进布局跟着趋势走、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群众走。”丽水市委书记吴舜泽表示。
连日来,山区养老管家魏燕衍格外忙碌,她拎着管家护理箱,上门探访莲都区碧湖镇白口村的十余位留守老人。每到一处,便陪老人们拉家常,为他们剪指甲、量血压,提供贴心服务。
(下转第四版)
(紧接第一版)她说:“区里还推出养老服务集市,让进城不便的老人赶大集时,也能享受免费理发等集成式公共服务。”
目前,共有1989位山区养老管家分布在丽水山区1800多个行政村,定期上门提供居家探访、健康管理、照料照护等基础养老服务,实现95%以上行政村覆盖。
距碧湖镇140余公里的遂昌县西畈乡,一辆流动“爱心餐车”沿新开通的遂江公路驶入了举淤口村,为87岁独居老人杨顺祥准时送上“幸福午餐”。这一餐热饭两荤一素,老人自己只要付1元钱。常年的农事劳作,让杨顺祥落下了腰腿疼痛的老毛病,做饭成了大难题。他说:“(遂江)公路没通前,餐车进不来,独自吃饭常随便对付下,现在方便多了。”
除遂昌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烹饪、统一派送”的老年餐中央厨房集中配送模式外,莲都、缙云、云和等地因地制宜应配尽配山区流动餐车。目前,全市共配置流动餐车114辆,通过流动餐车送餐、老年食堂堂食等方式,每天为1万余名山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老年助餐服务点达709个,覆盖全市83.55%的村社。
除流动助餐外,丽水跨系统整合“流动便民共富车”,持续完善助医、助行、助购、助销、助急等“十助”体系,提升偏远山区公共服务集成化、精准化、均衡化水平。
为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服务正在丽水全域铺开,为偏远山村群众提供“一站式”移动医疗服务。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50辆“智慧流动医院”巡诊车服务覆盖648个未设医疗机构的行政村,累计出诊车次2.98万次,行程达139万公里,总计服务124万人次。
教育、医疗、养老是“民生必答题”,关乎每一位老百姓的幸福。接下来,丽水将对“共性服务”加大政府兜底保障,对“个性服务”适当采用市场化、社会化方式精准供给,构建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