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到2027年,浙江国家高新区要争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高新区2.0版,如何更高更新

  11月1日,在全省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浙江透露了一个“小目标”:要加快打造高新区2.0版,把高新区打造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具体来说,到2027年,浙江的国家高新区要实现设区市全覆盖,争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省级高新区要实现工业大县全覆盖,争创特色科技产业园区。

  发展空间是未来

  高新区,全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是一种特殊的产业集聚区,旨在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如今,浙江已建成省级以上高新区71个,其中国家高新区8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0.9万家增加到2023年的4.24万家,增长近五倍;企业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三位。

  别看高新区只是一个区域,发展却很“逆天”。去年,浙江高新区就以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21.3%的GDP、37.9%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和24.2%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还集中了全省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集聚了全省七成以上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八成以上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效发明专利总量接近全省的一半。

  杭州高新区(滨江)就是一个鲜活样本。作为全国第一批、浙江第一个国家高新区,2023年,该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全省3%的GDP;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866亿元,占GDP比重超四分之三;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考核排名中,蝉联全国第五。

  “高新区要有光明未来,必须要有发展空间。”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跳出园区思考园区、跳出园区布局园区,以变革重塑的力度全面优化高新区合理布局。比如在梯队建设上,要加快推进设区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加快推进45个工业大县省级高新区全覆盖,推动排序前列的国家高新区积极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并奋力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迈进。

  产业是关键

  一个中小微企业园区能有多大能量?会上,湖州中小微企业智能制造产业园相关负责人现身说法,他们依托吴兴高新区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家。

  “高新区一定要有首位度。”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发挥高新区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中的重要作用,就要以更优的创新、更强的支撑、更高的能级、更好的生态,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作为高新区的一份子,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突破了高校瓶颈制约。2018年,浙江大学与衢州市政府合作共建了这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年,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布局了“中试基地+科创基金+孵化园”的高效能成果转化体系,辐射服务全省化工新材料企业。目前,研究院对外承接化工中试项目服务36项,结题22项,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除了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打头阵,高新区在产业培育上也有优势。全省高新区里,承载着5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81个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培育形成了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光伏、绿色石化等多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强化高新区的首位度,产业是关键。”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依托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设备攻关、大规模设备更新等工程,强化“补短板+锻长板”技术攻关,推动强链延链补链,同时深入开展“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力点

  浙江打造高新区2.0版,意味着更高的要求。

  从自身看,浙江高新区策源能力仍须增强。比如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偏少,战略科学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等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育有待加强,部分省级高新区“高”与“新”的特征还不够鲜明。

  从外部看,科技创新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而我国在高技术领域、优势产业领域面临外部打压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大,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等部分工业基础和高端产品供给受制于人。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是一个发力点。高新技术企业,不光是创新的主体,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IVD),多年来坚持以营业收入的30%用于研发投入,研制出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盒、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DNA分型核酸检测试剂盒等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

  从数量看,浙江高新技术企业虽位居全国第三,但对标广东和江苏,仍有不小差距。

  对此,浙江提出,今后高新区要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因地制宜出台一批便利化、集成化、增值化政策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在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上,浙江也明确了方向。比如支持高新区加快完善新兴产业配套设施,打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类脑计算、6G、氢能与储能等新领域新赛道,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等,让高新区的“高”“新”特征更明显,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坚强支撑。

  (本报记者 郑亚丽 通讯员 郭小凡 胡胜链)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高新区2.0版,如何更高更新 2024-11-05 27165211 2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