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从风景线到“动力线”

绍兴古城持续放大文商旅促融合综合效应

  秋意渐浓,绍兴古城的火热劲还在继续。

  迎着新文旅的这股风潮,越来越多的企业商户、创客青年来古城扎根,还带来了新玩法和朋友圈,持续打造“常来常新”的流量密码。

  为充分释放文商旅融合的“乘法”效应,绍兴市政府专门召开专题推进会,发布《关于推进绍兴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亮出“四全四合四宜”新打法——创新“全景体验、全时消费、全业融合、全民共享”新模式,构建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业态嵌合为核心、市场复合为动力、政策聚合为保障”的体制机制,打响“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友好型城市品牌,加快推进文旅强市建设,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金名片。

  如今,文化、旅游、商贸,成为激发古城活力的关键变量。三者共通互融、相辅相成,形成了“以文塑旅,以旅兴商,以商促文”的良性循环。于是,文化汇灵气,旅游聚人气、商贸积财气,“三把火”烹出了古城文旅这盘大餐的鲜活味。

  出圈

  文旅引燃“旺火”

  “为什么选择绍兴古城?”当你向游客提出这个问题时,答案一定绕不开这些:感受厚重人文历史气息,名人风骨名士气息,以及历史街区的烟火气息。老屋里不时传出老人跟着收音机练习的戏腔,当地居民坐在家门口摆卖新纳的鞋底,历史风貌肌理与业态间的惬意互动……这些,是幸福和松弛的具象化,亦是流连在古城的理由。

  在打造辨识度的过程中,绍兴古城始终将文化资源牢牢掌握在手中。以仓桥直街为代表,依托老房子和原住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建立起自己的辨识度,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体验江南水乡风情。眼下,绍兴计划将仓桥直街保护经验逐步推广到古城全域提升,持续放大“越宋古都、江南水城、名士之乡”品牌优势。

  “尽管做足了旅行攻略,但仍有许多的出乎意料。”因16岁的女儿热爱鲁迅文学,趁着假期,来自辽宁的孙燕安排了一趟水乡之旅。令母女俩意外的是,无意间选择的民宿竟有着220多年历史。原来,这间深藏于古城小巷的老台门,曾是越医名匠何廉臣的故居,其后代将它改造成越医文化特色的民宿。

  “我们祖辈就住在这台门里,曾经,张岱、范文澜、徐光宪都住在附近。”民宿主人何成荣望着窗外娓娓道来,来往的船只划开水面,漾开流动的历史画卷。千年运河穿城而过,王阳明、徐渭、秋瑾等名人故居星罗棋布。自然与人文的深度交织,正在转化成古城旅游的持久魅力。

  当然,文旅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要从量变走向质变,重在建立融的载体,培育融的业态,创新融的产业,以及打响融的品牌。这些年,古城一直在探索,如何让传统文化与年轻表达碰撞出新火花、让千年文脉跟游客产生情感链接。

  今年上半年,鲁迅故里景区研学游人数约占总接待量的三成。为了让历史文脉从城市肌理中“走出来”,绍兴对古城文化基因进行深度解码,持续做优“跟着课本游绍兴”品牌,将丰富的人文资源串联、形成研学游产品,同时通过硬件升级,辅以数智技术手段,让游客在沉浸式漫游中感受古城的前世今生。

  有沉浸,才有“情”境。不久前,绍兴越城发布“越水长游”水上黄金游线。“我们计划以浙东运河为纽带,带状布局景点资源,串联起上大路、迎恩门等节点,带市民游客解锁浏览古城的新视角。”越城区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结合光影技术运用,在运河沿线植入水上婚礼、运河集市、水上摇橹等主题场景,实现水陆互动、文旅相融,全景式打造具有水城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融合

  更需商业“添火”

  在体验为王的时代,“出圈”已经没有标准答案,就看能否打动游客的心。

  国庆期间,绍兴主城区累计接待游客量97万人次,同比增长20.05%。滚烫的假期数据,折射出文旅市场巨大潜力。可以看出,绍兴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依托商业载体激活古城“年轻力”,将客流量转化成强大的消费动能。

  今年元旦,一场“唤醒”府横街的山阴城隍庙会,引发巨大联动效应和“泼天流量”。9个月后,小吃一条街在这里开业,建立起常态化业态。绍兴趁热打铁,推动“茶饮、小吃、酒吧”三条特色街区全面开街,进一步点燃古城“夜经济”。国庆期间,绍兴向全国游客和市民提供免费公交服务,增加晚间接驳公交班次,同时推出丰富多彩的古城夜游活动。

  “小时候的味道又回来了!”三五好友相聚在府横街“一县一品”小吃档口,价廉物美的消费带来满满幸福感;一对对身着汉服的小情侣在八字桥排队坐船,感受“桥上行人桥下舟,茶香酒馥曲无休”的诗意氛围……连日来的火热场景都在说明,文旅“出圈”离不开一个核心要素:充分提高游客的体验感,给足情绪价值。

  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专家陈扬也认为,文商旅融合发展,要从满足游客的高频需求出发,推动“食住行游购娱”等业态创新组合,打造多元化、一站式的消费体验场景,构建优势互补的文商旅一体化产业链。本质在于通过六要素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将创意变效益,实现区域整体能级提升。

  如何有“看头”,更有赚头?培育消费服务新增长点,是古城的发力点。“针对年轻群体,我们在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潮玩经济上花足心思,这样既留得住人,也变得了现。”越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擦亮“古城过大年”“鹊游七夕”“古城咖啡生活周”等“古城四季”活动品牌的同时,当地正聚力打造一批地方小吃、风情演绎、运河游线等体验性项目。

  “我们计划增设两个演艺小剧场,将绍兴特色戏曲融入其中,选址在历史街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观影体验。”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还将与头部互联网公司联合打造“数字文旅”,实现“快旅慢游”“虚景实游”新体验。

  “简单的‘看’和‘听’,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游客的需求。”该负责人补充道,未来,古城还要在创新消费模式上下功夫,让游客成为互动者,从被动观看走向主动体验,激发大家内心的探索欲和分享欲,使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带动二次内容传播、吸引更多远客。

  沸腾

  重在把握“火候”

  人气、商气加速集聚,离不开消费场景的持续“上新”。当然,也要找准适合自己的经营方式。

  都说古城发展多“两难”,难在平衡保护和利用。多一步,历史街区成了商业街;少一步,千年文脉没了生动体验。在老一辈古城保护人陈永明眼里,绍兴古城之所以日益焕发新彩,正是走对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子。

  古城要变,烟火气要留。绍兴把“最小干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以“绣花功夫”对古城进行“微改造、精提升”,最大限度保留街巷原有风貌,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公共配套,让当地百姓可商可居。

  这个“度”,既是审时度势的眼力,也是行之有度的定力。

  “看到流量后,不少商户纷纷参与进来,免不了一番‘动作’。我们以共建共享的理念制定‘古城历史街区城市精细管理十条(试行)’,针对一些不文明现象,对历史街区居民商户进行合理劝导。”越城区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负责人表示,既要守护好街区文化内涵和历史符号,又要活化利用古建筑,引导社会资本适度修缮经营。

  不仅如此,绍兴还实行全域数字化保护,创新研发古城“智慧大脑”,打造绍兴“地上+地下”实景三维底座,真实还原古城格局、风貌肌理、建筑形态和地下空间,开发风貌管理、文物监管等14个应用场景,已辅助19个重点项目决策,为古城保护利用提供智力支撑。今年,该系统被评为国家数据局“服务数字文化建设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古城“火起来”是运营目标,“活起来”是发展策略。“可以说,古城青年创客项目,是带动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延续鲜活生命力的重要力量。”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带来的现代化服务理念、前沿的运营模式,有力激发了当地人的创新意识。截至目前,已招引620名创客入驻古城。

  眼下,创客青年们通过深耕越地文化,发力文化创意、主题民宿、动漫游戏等领域,不断催生经济“新业态”。同时也以商业涵养文化要素,凝聚新消费力,形成文化品牌资产。如跟着Q版“迅哥儿”逛绍兴等一系列创新尝试,广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为古城文旅找到了新赛道。

  “文化也有新质生产力。”正如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党工委副书记陶榕发所言,要深入挖掘人文特色,加以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激发古城新活力。

  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顺应新时代旅游发展趋势,探索更有效的文旅资源开发和价值转化路径,是古城永不止步的前进方向。如何让文商旅深度融合的这把“火”烧得更旺、更持久,绍兴还在不断给出新的答案。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名城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绍兴古城持续放大文商旅促融合综合效应 2024-10-29 浙江日报2024-10-2900007;浙江日报2024-10-2900010;浙江日报2024-10-2900020 2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