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深读

我以我笔绘时代

——“中国美术奖”浙江金奖作品的背后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10月24日闭幕。同日,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颁奖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喜讯随之传来,浙江共夺得4金1银3铜,金奖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唯一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延续至今的重要全国性艺术活动,是国内最具权威性、最具广泛代表性的美术展览。美术领域国家级最高奖“中国美术奖”的获奖作品,就从这场展览中评选产生。

  这一届“中国美术奖”,对浙江有着特殊的意义。

  浙江是全国美术重镇,在中国画方面,2009年首届“中国美术奖”评选时获奖数量一度占全国五分之一,但第二、三届却连续“颗粒无收”。浙江美术界高度重视此次美展,去年以来,省文联、省美协同中国美术学院等省内创作机构积极行动,全力备战。

  让我们一同走近其中3位浙江籍金奖获得者,走进画作背后的故事。

千锤百炼 重回历史现场

  走进中国美术馆1号圆厅,红色幕墙的映衬下,油画《山河颂》似乎带我们穿越历史,重新回到中国美术史上最大的纸本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的诞生现场——

  画笔勾勒出高山大岭、白雪皑皑、旭日东山,站在椅子上正绘制画作的傅抱石突然停下的笔,侧耳倾听双手拿着资料的关山月说话,他似乎在问对方:“刚刚那一笔怎么样?”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江评价,《山河颂》以浓郁的色调再现傅抱石先生、关山月先生图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场景,真实描绘了近代文化史的珍贵一幕。

  创作者吕鹏是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教师,他的工作室就在象山校区附近,一进门,就看到挂在墙上的缩略版《江山如此多娇》。

  “多年前,当我在江西师大美术学院求学时,每天一进教学大楼,就能看到傅抱石先生的雕塑。后来我还拿过傅先生的后人傅益瑶女士设立的傅抱石奖学金,更不用提在江西画圈里经常听闻他的创作往事。”吕鹏说。

  2023年2月,浙江召开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创作动员会,吹响了全省美术界备战的“集结号”,中国美院也相继召开迎战全国美展创作动员会。因为之前的多重渊源,吕鹏在参与备战全国美展时将目光锁定在为庆祝新中国建立十周年而创作的、具有相当历史分量的《江山如此多娇》上。

  实际上,在主题性创作的道路上,吕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2017年,身为青年教师的吕鹏被选拔到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文旅部主题性绘画创研班学习。2021年,他又考入“第二届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继续在主题性创作领域深耕。

  《山河颂》是吕鹏从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毕业后的第一幅重要作品,也是他对两年深入学习的一次总结,那就是通过高度提炼创作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画面。

  在搜集完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后,吕鹏开始了创作中的关键一步:确定画面的结构。问题接踵而至,人物与画面的关系怎样才能更凸显主题?如何在巨幅画作前让人物成为最吸睛的主体?是否应该以群像表现画面?

  吕鹏打开自己的平板电脑,里面是上百张《江山如此多娇》的草图,有的画面结构与成品完全不同,有的则展现了他在多个细微处不断调整的过程。

  比如为了突出《江山如此多娇》的宏伟与气势,吕鹏一开始想尽可能完整地保留这幅经典巨作。但他发现,这样一来两位画家会显得比较小,画面也过于空旷。为了让画面丰富耐看,他设计了整个创作团队围在一起讨论创作的构图,但这样又会让两位主要画家淹没在“人海”里。

  “在中国美院备战全国美展的内部看稿会上,许江老师和高世名院长对我的初稿进行了指导,他们一致认为群像的设计不够突出主题,帮我把这条‘弯路’提前堵住了。”吕鹏说。

  推翻、重来、再次推翻,是《山河颂》初期创作的常态,甚至在进入绘制一个月后,吕鹏又再次重新构图和制作画布,明确了最终结构:《江山如此多娇》倾斜着部分入画,具有纵深的空间感,傅抱石和关山月先生是正在作画的状态,要传递的主题一目了然。一高一低错落开,与真人几乎等比例,现场观看极具冲击力。用作参考的画卷放在一角,多个细节充满了真实感。

  此时,距离交稿日期只剩两个月。画面里的傅抱石先生在挑战史上最大的山水国画,画面外的吕鹏也在挑战自我极限。

  两个月内,吕鹏每天画15个小时,从早上10时一直画到第二天凌晨三四时,除了上课、吃饭扒两口,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这幅画上。“人生能有几回搏?参加全国美展这样的机会,人一生能有几次?哪怕最终没有入选,我也要百分百投入,才不会有遗憾。”吕鹏说。

深入现实 关心人的故事

  中国美术馆1号圆厅的中间位置,是一副金灿灿的画作:广袤无垠的金色土地上,有收割和捧举粮食的青年,有在烈日炙烤中全身黝黑的大伯,有专注地啃吃麦饼的老人,与向着天空簇拥疯长的灿烂稻麦,一起迸发出勃勃生机……

  一群专业观众围在画作前,小声交流着。

  “这幅画加上这些绿色的线条多么有节奏感,让画面扣人心弦。”有人伸手指向金色的画面。

  “这幅画里的人物形象肯定都取自现实生活。”有人点头同意。

  作者沈晓明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在读的博士研究生,他喜欢画那些能够打动自己的人或物。这种对现实生活中人的关照,是身为画者所具有的最动人的情怀之一。《金色土地》,正来自沈晓明在多次实地采风中受到的触动。

  2017年,绍兴人沈晓明第一次来到中原腹地采风。他见到了无边的麦田和收割的景象,田垄上穿着红色外套的农妇,扛着一大捆玉米秆子,走在黄昏闪耀的烟尘里。“那种震撼超越我在城市中看到的一切,那种美直击心灵。”沈晓明坦言,在见过中国人传统的耕作方式后,他记忆里深层的东西被唤醒了:历史书上读到的,幼时听父母辈讲述的,我们与土地的故事。

  “不是在画具体的农业生产场景,我想表达中国人和土地的某种亲密关系。现当代社会,耕作的人变了,耕作的方式也变了,但是我们跟土地的关系还是一样的,仰赖与包容。”沈晓明说。

  在山西太行山一处塌方的山道前,沈晓明看到了脸庞黝黑、面部皱纹密布、像油画中《父亲》形象的人们,他们有中国人坚韧的精神底色。“当享受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生活时,我不能忘记回望过去,回望我的父母辈在土地上的奋斗和奉献。我同样应该看看这个时代,仍在金色土地上耕作和收获的同胞们。”沈晓明涌出这样的想法。

  于是,《金色土地》把沈晓明所见的不同时空当中,在土地上耕作和生活的人叠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张意象化的中国人的群像。

  为了寻找适合的人物形象,在中国美院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备战组织的数次采风中,沈晓明跑了很多田野、工地和工厂,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并被他们讲述的生活打动。在绍兴一家生活用品的装配工厂,他遇到一个年轻女性,也是画中端碗吃饭姑娘的原型。来自农村的她说,自己刚来这座城市不久,在加工厂找到了工作。她的丈夫曾经在另一个城市跑运输,做了几年没有起色,于是咬咬牙把货车卖了,改行跟同乡到绍兴做装修,她也一同跟了过来。她平静恬淡地讲述着生活中的不易,眼神中有淡淡的笑意,这打动了沈晓明。

  “真正推动我画下去的,是我生活中见过的每一个人。他们真实而有力量,想要将他们的故事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来的渴望,甚至超越了我对于艺术创作整体结果的期待。”

  2009年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沈晓明曾在基层派出所做过3年刑侦民警,这让他善于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他经常在工地上和工人们聊天,或者和外卖员聊天,看看这些铸造城市基础的人们的生活。30岁的时候,爱画画的沈晓明辞职,重新回到母校读研究生,带着和其他画家不一样的视角回来了。

  与此同时,《金色土地》在艺术手法上,采用大写意的表达方式,他跳脱出传统中国画在笔墨和黑白关系上的限制,赋予画面足够强度的色彩,展示室外的田野在日光照射下那种耀眼的光彩。在线条的表达上,他在用中国传统笔墨行笔的过程中,一笔见浓淡,并用多种穿插让线条显得更厚实,更有表现力。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告诉记者,能否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注入作品中,把生活中的生命力、生活气息,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法转换为艺术作品,对于艺术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金色土地》这幅画里,农民庆祝丰收的喜悦,自然而然地传递出对时代的讴歌。画作中的艺术语言,尤其是画面里的线条,具有音乐般的旋律,张弛有度、疏密变化的人物造型结构,都达到了一定高度。

与时俱进 创新漫画趣味

  来到中国美术馆的三楼,呈现《水浒传》人物鲁智深十个精彩故事的连环画作品《鲁智深》悬挂在白色墙面上,吸引了不少观众细细观赏。

  有趣的是,和传统的粗犷彪悍的花和尚形象不同,这十张连环画中的鲁智深,具有现代气息的“萌憨”感,诙谐幽默的样子让这位水浒英雄距离我们更近了。

  这幅作品,是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洪万里近年在探索用漫画趣味造型与中国画表现形式相结合进行连环画创作的过程中,产出的风格较为成熟的作品。它的诞生,离不开洪万里在中国画和漫画世界受到的双重陶冶。

  “我在学生时期系统地学习了‘浙派’的绘画样式和笔墨技法,后来我在教学中大量接触动漫专业的师生,所以我尝试着走出国画创作的舒适圈,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进修,熟悉动漫的编创过程和教学模式。”洪万里告诉记者。

  中国画的传统,赋予了《鲁智深》文人画的高雅古朴气质。如《小霸王误入销金帐》中,洪万里借鉴了明清时期黑白木刻插图的结构,画面右侧有两人在门后偷听,这一幕在中国古代小说的绣像本里十分常见。如果仔细观察十幅画,能够发现,线条带有明代陈洪绶的“圆润稚拙”之感,这种婉转的线条风格同样塑造着鲁智深的可爱。此外,十幅作品都采用了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法和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来塑造画面中人物的衣着等。

  与此同时,洪万里将漫画趣味元素融入人物造型和动态的设计中。在《鲁智深剃度文殊院》中,智真长老力排众议剃度鲁达,成了和尚的鲁智深对着师父露出了娇羞调皮的表情,方丈身后的一众僧人则各个“心怀鬼胎”,或怒目而视,或事不关己,或好奇围观,或满脸无语,或呈懊恼状,可谓趣味十足。“我喜欢把人物画得活泼,这些小表情、小情绪和小动作,是漫画趣味造型的关键,也是当代人的松弛和幽默的体现。如果毕业后还从事中国人物画的学习和创作,我可能还画不出这种风格。”鲁智深的性格与故事,给了洪万里发挥的充足空间。

  这几年来,在中国美术学院进行连环画创作教学的同时,洪万里在大量的约稿创作中,进行各种创作形式的实践,黑白素描、写实风格等,他都尝试过。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鲁智深》正是在辽宁美术出版社向他约稿的《中国画里说水浒》中诞生的。

  “这件作品的形成除了和我的从艺经历有密切关系,也离不开‘浙派精神’对我艺术观念的影响。”洪万里说。“浙派”绘画重视笔墨和创造精神,主张画家应充分体会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感受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观,从而继承文人画传统及文人趣味。对待人物画先贤,则倡导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再形成自己的风格。

  因此,洪万里认为,在绘画创作中无须刻意追求所谓“新”“异”,关键在于继承传统绘画精髓,把握时代艺术精神,让自身的精神世界蕴藏于画卷之中。

  许江认为,连环画《鲁智深》用一种近乎漫画式的夸张的、诙谐的艺术语言和人物造型,实现了对水浒故事具有时代气息的叙事表达。

  在今后的艺术创作道路上,洪万里还将植根于绘画传统技法,继续推动连环画表现形式结合漫画趣味表达,向大尺幅、大容量画面形式转变。他的下一个计划是根据《武林坊巷志》等典籍,用大架构长卷的形式绘出南宋临安街巷的市井风情。“扩展作品的画幅与内容体量,是我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洪万里说。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3 我以我笔绘时代 2024-10-28 浙江日报2024-10-2800004;浙江日报2024-10-2800006;浙江日报2024-10-2800005;27156356 2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