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长兴太湖街道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治在太湖”让幸福满格

  秋意渐盛,旭日初升。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这5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外来人口占比超过50%,发展机遇和社会治理的挑战并存。

  基层治理是最具活力的国家治理场域,它距离群众最近,融入生活最深,是群众参与最广泛的“面对面”治理。

  近年来,太湖街道推出“治在太湖”品牌,从“城中村”有机更新、社区自治水平提升、流动摊贩有序引导等多方面切入,疏通治理脉络,让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运行。

  点滴基层实践汇聚幸福生活,站在新起点上,太湖街道如何深耕“治在太湖”,再写新篇章?

  小小楼道

  服务“最后一米”

  “原来停放电动车的楼门角摇身一变成为看书读报的‘文化角’了,楼道遍飘书香!”近日,太湖街道滨河家园鹭龙苑18号楼住户微信群里一条“楼道新闻”引得住户连连称赞。

  安置房小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跟不上,邻里矛盾纠纷多,怎么办?楼道内堆放杂物,电动车随意摆放、飞线充电,如何解决?以问题为导向,太湖街道以“治在太湖”为总目标,依托辖区4个社区制定“幸福楼里”个性化项目,按照长兴县文明办深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建共治共享的部署,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自治组织,成立“文明楼道长”志愿服务队,招募培育楼道长356人,进一步挖掘小区自治新力量,不断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水平。

  新溪社区在推进“文明楼道”建设过程中,既重“颜值”更重“内涵”。社区鼓励各个共建单位联合小区在有条件的居民小区楼道间、回廊间、废弃杂物间等空旷处,打造阅读角、健身角、工具角、亲子互动角、爱心漂流角等提供生活微服务、学习互动的共享“邻空间”,堵心“乱停乱放角”摇身一变成为邻里小聚、小憩的“热门打卡点”。

  在积极探索基层楼道“微治理”新模式下,新溪社区还通过落实“讨论制定一个公约、设立一个邻里服务日、每月一件志愿小事”的“3个1”机制,引导鼓励楼道住户参与文明楼道共享共建,“一件小物暖邻里”“爱心大扫除”“互帮互访”“楼道建设金点子征集”等“我的楼道我的家”系列活动渐次开展。

  无独有偶,太湖街道陈皇社区陆汇嘉园立足本小区特点和居民需要,成立“红领1+7”文明楼道志愿服务队,每天在小区内进行政策法规、文明行为等宣传,开展民情民意搜集、调解邻里纠纷、监督环境卫生、举办楼道文体活动等工作。“小区的氛围更和谐了,走到哪里都有人打招呼,大家的心也贴得更近了。”楼道长陆惠松说。

  楼道是基层治理的“末梢单元”,也是社区服务触及居民生活的“最后一米”。从“文明楼道长”开始,太湖街道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数字智治

  优化治理体系

  走进太湖街道陈塘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一面数字大屏映入眼帘,屏幕上,辖区公共区域、主干道等实时情况一目了然。

  “作为全县流动人口最多的城中村,综合执法、消防救援、太湖法庭、社会治理工作站等多元综治力量下沉到辖区,让我们有了更多底气做好基层治理的文章。”陈塘居委会负责人冯敏说。

  今年,陈塘居民区投资100余万元,启动“治理智慧”平台建设项目,协同辖区城东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局太湖中队、太湖市场监管所、应急管理办等部门,搭建集智能门锁、消防、监控等资源为一体的智能化大数据平台,提升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网格治理装上“智慧大脑”后,环境面貌不断向好,陈塘居民区拆除危旧房、违建棚披约2000平方米,拓宽主干道路2条,修建停车位300余个。

  社会基层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该街道杨庄居民区以文明实践的力量助推“治在太湖”社会治理工作,将老办公室大楼翻新为文化礼堂,打造太湖街道首个社会化运营的“春泥计划”儿童之家,服务范围覆盖周边3个城中村,以“文化走亲”的方式,与周边村居开展文艺演出、理论宣讲等走亲互动活动。同时,针对辖区内流动摊位多、管理难、交通堵等难题,今年上半年,杨庄居民区启动固定摊位改造计划,从昔日的“脏乱差”转变为特色景观摊位,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每年还为村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以前,我们都得推着摊位到处跑,没有稳定的客源,收入也不高。现在有了这个特色景观摊位,客源稳定了,收入也比之前高很多,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有一千多元。”摊主张瑞开心地说。

  改革向“新”

  提升治理效能

  上午9点,太湖街道海陆新都汇社会治理工作站110联动联络员高赟峰接到一起民警“派单”电话,反映海陆新都汇存在一起邻里纠纷。初步了解情况后,高赟峰立即安排处置岗工作人员沈建英前往点位现场,开启调解。

  稳控现场、核实情况后,1小时达成共识、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沈建英顺利将矛盾化解在现场。“这已经是在民生事项协同处置工作室轮岗后调解的第2987起矛盾纠纷了。”沈建英介绍,太湖街道辖区企业多,流动人口达到4.6万人,纠纷矛盾多。作为一名社区干部,沈建英结合自己丰富的基层调解工作经验,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与民生事项协同处置工作室的创建工作,成为了一名处置岗的工作人员,每周轮岗1次。

  让专业的人解决专业的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烦心事。依托社会治理中心,太湖街道于2023年9月设立民生事项协同处置工作室,针对一线接处警实际情况,在落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基础上,全域组建起一支100余人的综治队伍,治理触角不断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事项协同处置”坚持“一事一闭环”原则,一般事项24小时内反馈处置情况,复杂事项5个工作日内完成反馈,一时无法化解的问题落实责任人员、跟进处置反馈,形成“分流—处置—反馈”的工作闭环,实现非警务事项分流不回流。“处置由110指挥中心流转过来的经济纠纷、邻里纠纷、消费纠纷、劳资纠纷等7项非紧急、非刑事、非治安类的案件,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我们辖区内矛盾多,但警力不足的情况。”太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昊说。

  改革试点以来,太湖街道通过工作平台分流民生事项矛盾纠纷3000余件,事项办结率达100%;110接报有效警情同比下降30%,矛盾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30%,重复报警同比下降50%。

  此外,在平安细胞建设上,太湖街道划定74个全科网格、160个文明楼道微网格,明确“定格、定人、定责”的要求,持续发挥文明楼道网格“最小治理单元”重要潜力,明确工作职责明细,凸显网格前哨作用,全面提升“治在太湖”城市治理效能,形成社会治理有人干、治理工作有章循,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随着基层民生具体事、急难事一件件落地,太湖街道居民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治在太湖”让幸福满格 2024-10-28 浙江日报2024-10-2800004 2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