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鲁斌 黄鹏进 编辑 章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一论断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城”与“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基本空间形态,“融合”二字则体现了城乡互融互促、差距逐步缩小的过程。多年来,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探索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难题,通过补齐农村短板、增强县域承载能力、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等举措,深入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着力补齐农村短板,夯实城乡发展基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如何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这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一个关键问题。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农业自身资源禀赋较为薄弱,单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21世纪初,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带来了“浙江的农民富,创业的人多,房子造得好”的效果,但是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不少乡村出现“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局面。基于这一现实,2003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一工程以“城乡一盘棋”理念推进城乡融合,走出了建设新农村与推动城镇化矛盾的误区,改写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有乡无、城多乡少、城高乡低”的二元对立格局。2004年底,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明确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和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六方面重点任务,为浙江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划定了赛道、锚定了目标方向。20余年来,浙江始终沿着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方向推进,通过深入开展“山海协作”“区县协作”“联乡结村”“城乡医(学)共体”等改革探索,不断加大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推进农村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不断优质均衡、乡村环境全域秀美、乡风文明和谐,让广大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截至2023年底,浙江不仅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达到40311元,连续39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86,远低于全国2.39的平均水平。
增强县域承载能力,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县域是城与乡之间的有效衔接,也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单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仅要补齐城乡共富中的农村短板,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基本功能,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吸纳集聚能力以及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最近20余年的发展中,浙江通过提升县城产业平台集聚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全面增强县城承载能力,实现县乡村三级的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如在产业辐射带动方面,浙江借助县域块状经济与产业链发展优势,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企业与相关行业的交流互动,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与品牌农业,推进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做优做强,打造一批拥有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除了产业辐射带动,浙江还将县城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心,强化对乡镇、村庄的辐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如温州龙港“撤镇设市”改革,以城市标准加快乡村两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补齐教育、医疗等短板弱项,乡村两级公共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县域均衡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不能只有“以城带乡”的单向视角,还应该有“以乡促城”“城乡互补”。20余年来,浙江不断深化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深挖农村自身独特优势,打开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动的通道,为城乡之间最终形成功能错位、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如在农村宅基地改革方面,浙江义乌、德清等地通过深入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一方面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既破除产业发展面临的建设用地短缺瓶颈,又实现农户与农村集体经济双增收;另一方面也为城市更多怀揣乡村梦想的人才去农村创业创新,开辟各种新型业态奠定了基础。浙江农村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不仅为农村带来“美丽经济”,让农村成为农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的基础,也让许多城市创新创意人才迸发各种灵感。同时,GEP核算不仅让农村的环境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也促进了城乡之间基于生态补偿意义的有机融合。因此,浙江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不仅构建了空间意义上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奠定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空间区域基础,也让城乡之间建立了互补性的融合关系。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支撑,而农村的发展又离不开城市的带动,城市与农村之间“一快一慢”“一动一静”,功能错位、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这种紧密的融合型关系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分别为建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