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诚信超市,人性向善的双向奔赴

  汪昌莲

  宁波鄞州区东郊街道宁丰社区有一处无人收银的“诚信超市”,售卖针线盒、棉签、尺子等日用品,购买者自觉付费,从2016年2月运营至今,小店甚至有1207.1元的盈余。10月8日,记者从东郊街道办事处了解到,该模式后续将被复制到其他小区,并进行功能、内容、规模等层面的升级。

  出现在宁波的这种无人收银的“诚信超市”见证了公众诚信和人性向善的一面。从“诚信超市”开张的那一刻起,就是店主与市民在进行着无声的博弈,是一场事关文明素质的诚信测试。令人欣喜的是,在这场测试中,让人们见证了那些诚信而又善良的心灵。“诚信超市”的成功,似乎给出了一个满意答案:诚信并未从我们身边消失。

  这样的“诚信测试”,各地都有。比如,郑州一位卖馒头的老太,回家吃饭时就不守摊,把摊子一撂,放一个公告牌,让顾客拿了馒头自己付钱。又如,南京理工大学的几位同学,在宿舍楼里摆起无人售货摊,方便面、火腿肠、饼干、薯片……种类还不少。从下午5时到第二天早上8时,同学们可以按需自取,付款全凭自觉。这些测试的结果,没有让人失望,越来越给人信心,各地的无人值守店摊,应收货款和实际销售额基本上都能持平甚至略有盈余。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一些人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偏离,不禁令人对诚信问题心生担忧。“诚信超市”的暖心故事来得正是时候。每份货物,少的只有几毛钱,多的也才几十元钱,乍一看,小事一桩,实则折射出市民的道德素质。首先,市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贪小便宜;其次,是双向真诚守信,既然商家相信市民,市民就自买自取,不赊账、不赖账,用守信回应商家的信任;再者,是社会风气好转,商品无人值守、无人收银,不怕人偷拿,没有良好的社会风气,难以保证。

  可见,无人收银的“诚信超市”,是人性向善的“双向奔赴”。城市文明,最终需要市民素质来承载和体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信不立”……自古以来,“诚”与“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视为人的立身之本。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弥足珍贵。也许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无人小摊”或“诚信超市”只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不必过分解读。然而,正是这些小细节,映射出城市文明和谐的大环境;正是这些小细节,给人们带来丝丝安慰和暖意。我们期待更多的“诚信超市”,更多人去守望诚信和文明、去释放向善能量。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诚信超市,人性向善的双向奔赴 2024-10-09 27127057 2 2024年10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