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摄影展献礼新中国75周年华诞
穿越光影,遇见历史一瞬
记者 李娇俨 通讯员 贾毓秀
本报讯 (记者 李娇俨 通讯员 贾毓秀) 一张张照片,定格历史瞬间。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26个摄影机位共同聚焦,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时刻。它们留下的照片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红墙上一字排开,画面中的群情激昂、欢腾喜悦,在这一刻与今天的中国重逢。
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摄影展在此举办。展览分为“开国大典”“国家肖像”“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个板块,涵盖了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建党百年、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等历史现场中由新闻记者所摄的摄影作品及文献资料500余件。
10月6日,专程带一家四口从上海赶来看展的向先生举起手机,记录下眼前的一幕幕。他告诉记者:“本来是让孩子来学习历史的,但渐渐地,我自己也看得入迷了。”
“摄影作为‘光的绘画’,不仅仅是捕捉瞬间,更凝固了时间、凝固了岁月、凝固了历史。这次展览中的摄影作品,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国家叙事。”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说。
共和国诞生和成长过程的真实留影中,有浴血奋战的战士,有酣歌嘹亮的建设者,有海边持枪远望的女民兵,有在北海公园唱歌的少年……这些照片以浓重的时代印记和生活情感,共同组成了铿锵有力的人民史诗。在这里,能看到父辈,也能看到自己。
一位观众告诉记者:“这场展览是我‘国庆档’的内心最佳之一,把影像的力量展示得淋漓尽致。看到这些老照片时,我会想起我的爷爷,我在用另一种方式参与他的青年时代。”
据介绍,“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摄影展的策展团队为中国美术学院摄影文献研究所。他们在过去的15年里抢救性完成了数百位老摄影家的口述史和家庭档案的数字化,在世界范围内收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图像档案,先后出版了《中国》《革命与复兴:中国共产党百年图像志》《中国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