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各条战线都有许多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你的身影,是最美风景
本报记者 肖淙文 何贤君 徐添城 共享联盟·南浔、义乌 杨乾坤 吴峰宇
人来人往的各大景区内,穿着亮色制服的安保人员与志愿者十步一岗,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成为最好的城市名片;驾车出行路上,顺畅交通的背后,有指挥人员与城市大脑交通系统保驾护航;外贸企业订单交付忙,集装箱调度人员连轴转,保障“义新欧”中欧班列通达世界……
这个国庆假期,仍有不少人在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这些平凡的身影,托起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他们以守望向祖国深情告白,寄托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耐心细心,全力以赴保畅通
杭州西湖湖面,一艘快艇驶过,留下长长的尾波。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景安巡逻队”水上PTU(警察机动部队)成员汪晓桐与其他3位队员站在快艇甲板的四角,昂首向岸边巡视。“报告断桥指挥部,观察到断桥入口处出现人流拥堵,请及时限流疏导。”汪晓桐放下对讲机解释,有时换个视角从湖面看岸上,更容易第一时间发现堵点或突发状况。
假日期间,西湖景区路面人流、车流量大,水上PTU反而是最快的出警方式。汪晓桐和队员们携带着救生衣、救生绳索等装备,从湖心亭备勤处出发至断桥只需6分钟。看似“闪亮登场”的另一面,是常态化的风吹日晒。国庆当日杭州飘雨,船巡半日的汪晓桐警服被打湿,在冷风中完成了执勤任务。
再将视角放大,整个杭州的交通运行状况,都以数据形式呈现在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秩序科孙卓群的电脑上。杭州城市大脑交通系统、杭州交警道路速度管控系统……孙卓群实时关注城市交通运行态势,一旦发现堵点及时进行处理。
这项工作考验的是细心和耐心。国庆假期前,孙卓群和同事们分析历史数据,针对进出城和西湖景区,提前制定了诱导分流、出城绿波等管理措施。10月2日,系统提示满觉陇通行速度较低,孙卓群立刻调出相关路段监控,发现现场活动人流量大,人车交织严重,他第一时间联动景区交警大队,按原定预案实施管理。“我们早早做好了交通预案,加上智慧大脑和交通系统各部门的联动坚守,希望能给大家一个顺畅舒心的出行体验。”孙卓群说。
优化服务,为好风景添彩
据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前3天,浙江累计接待游客2102.7万人次,同比增长14.4%。其中,各大景区承载了主要人流量。如何在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基础上,让游客玩得舒心且尽兴?全省景区和文化场馆工作人员在服务保障上各显其能。
10月3日中午11时许,绍兴柯岩风景区酒岛码头处,等着乘船游览的游客依旧排着长队。趁着游客上下船的间隙,景区鉴湖1号画舫船船长林宝根打开快餐盒,快速往嘴里送了几口饭,“早上8点半开工后,就在航线上来回接送客人,几乎没有休息。”游客落座后,他麻利地收起餐具,开启下一趟航行。
林宝根驾驶鉴湖1号画舫船已有21年,每年国庆假期,都是他和这个“老搭档”最忙的时候。为了不让游客在岸上等太久,船员们主动延长了营业时间。景区增加了游船数量和服务人员数量,国庆假期250余名工作人员在岗值守,保障游客游玩安全。
在湖州南浔古镇景区,一些旅游常见的“小状况”,被景区“捞哥”团队及时化解。团队借助智慧景区数字管理平台,实时监测景区客流量密集区,在客流量密集区设置便民点位,为游客提供免费打捞救援等服务。
10月1日,在小莲庄码头,游客拍照时手机不慎掉入河中,3位“捞哥”立刻提着“家伙”赶来。景区派出所民警、“捞哥”队员纪小兵熟练地将一根伸缩钳伸入河底,杆上的高清摄像头连接着可视化操作系统,大屏幕上清晰显示水下情景。1分20秒后,手机找到了并被长钳夹住捞上岸,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不到5分钟。
忙碌的还有文化场馆工作者。时值“五四宪法”颁布70周年,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共同承办“‘五四宪法’的故事”特展。10月1日,一场宪法主题的互动闯关活动吸引了300组家庭参与。95后教育员梅慧慧一边引导队伍,一边指导小朋友制作非遗版画。上墨、覆纸、按压……“宪法至上”四个字在她的辅助下拓印成画。 梅慧慧说,教育员负责设计执行社教课程和各类活动,每到假期几乎全员无休。为了这场宪法特展,团队从策划到落地准备了半个月,就是希望能在互动中加深游客对宪法的理解。
高效调度,通达世界不停歇
世界超市义乌,汇聚着26大类210万种商品,贸易覆盖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庆假期,义乌铁路口岸集装箱堆场繁忙依旧,全力保障中欧班列(义乌)的集装箱发运。
10月3日,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集装箱调度中心主管朱林峰登录了陆港监管区数智堆场系统。此时,系统收到一组堆场集装箱出区指令。他一边接收,一边打开指令清单,并将其导入数智堆场系统发运计划模块。
作为货物出口的中转站,如何让集装箱以最快的速度进出堆场,装上出行的列车,直接影响着“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运行效率。义乌铁路口岸监管区拥有2300多个堆位,从前要在这些堆位中迅速准确地找到指定的集装箱,宛如拆盲盒。
今年3月,由义乌国际陆港集团开发建设的新一代数智堆场系统上线,实现了堆场和集装箱的三维建模。“相当于把堆场和集装箱搬到了网上。堆场按照发往地不同,被划分不同区块,集装箱也按照堆放层次的不同被分为多种颜色。”朱林峰说,国庆假期,调度中心每天需要保障约300个集装箱的出区吊装任务,相当于3列中欧班列(义乌)的发运量。在数字系统帮助下,调度人员能高效发出集装箱调度作业指令。
与朱林峰搭班的正面吊司机赵轶群是指令的接收者。根据平板电脑上显示的集装箱箱号和位置,他操纵着自重70吨的集装箱正面吊机,精准地向指定堆场驶去。那里已有七八辆集卡车在排队等候。
随着正面吊的“抓手”升起,四个锥形锁头缓缓下降,稳稳地插入集装箱四角的锁孔中。赵轶群加大马力将集装箱吊起,再轻轻地将其放置在集卡车的车板上。国庆假期值班期间,最多时他一天要吊装近300个集装箱,它们最终将被送上中欧班列(义乌),发往西班牙、德国、俄罗斯等地。
国庆假期前4天,中欧班列(义乌)共发运23列。正是每一个环节上默默坚守的工作者,串起了这条通达世界的货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