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国庆75周年·新景

文化特派员的国庆假期——

以文化赋能物质精神共奔“富”

  国庆长假,省级文化特派员、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记者朱海伟在温岭市石塘镇里箬村陈和隆旧宅中的“文化村咖”里,为游客们讲述杭州亚运会精彩照片背后发生的精彩故事和蕴含的思想内涵。

  陈和隆旧宅、“村咖”、亚运会,看似关联度不大,却被朱海伟以文化为纽带,连接在了一起。

  这家叫“半满”的“文化村咖”是由朱海伟牵线、村民陈文杰运营开办在陈和隆旧宅新的“文化地标”,还加入了当地国家级非遗大奏鼓的大量文化元素。“村咖”里同步展出的,还有“当明清古宅遇见现代亚运”摄影展,都是朱海伟和同事们在亚运期间拍摄的照片。

  国庆假期这几天,朱海伟都在村里向游客讲述自己采访中了解到的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和亚运会的故事,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入游客们的心田。

  这让偏僻的里箬村热闹起来。“在品咖啡中听故事,学到了新思想,收获了旅行的意外之喜。”原本只是来小渔村“放空”的游客们纷纷表示。从没见过这么多人来村里,村民们也兴奋得纷纷围拢过来,“文化还能这样传播,真新鲜,我们都想参与进来。”这小小的门店,一天能卖出两三百杯咖啡。

  “村咖”成为思想传播地、文化聚集地,还能成为村民创收地,背后离不开朱海伟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美丽乡村蓬勃发展,不少小山村都成了网红景点,游客一茬接一茬,但里箬村一直乏人问津,村民们对别的村庄很是“眼红”。

  “村里大多是老年人,想要丰富文化活动,却组织不起来。”村党支部书记陈恩祥苦恼。

  村民们也急。像陈和隆旧宅这些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有人看管却没人推介。几个村民去年十一期间每天站在村口揽客,“喊破喉咙,也没招来几个人”。渐渐地,村民们没了信心和激情。

  为解决类似里箬村这样的农村发展困境,今年4月,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之后选派首批100名省级文化特派员,赴100个乡镇(街道),结对100个村(社区),开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百人之中,有机关干部、媒体记者,也有高校教师、文化文艺协会学会骨干等。朱海伟是其中之一。

  文化特派员的到来,像一缕春风,给里箬村带来了新气象。

  朱海伟是温岭人,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他知道村里文化底蕴不错,缺的是人气和有效的文化传播渠道。参加省级文化特派员座谈会“双月例会”后,朱海伟更加明确文化特派员首要任务是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他希望可以将思想学习、文化传播与村民期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他先挨家挨户用方言和村民唠嗑,拉近关系、熟悉村情,还专门张罗了一场青年沙龙。陈文杰当时就在其中:“村里的大奏鼓很有名,我爷爷是传承人,但队伍越来越老龄化,没有年轻人接班。”

  在朱海伟的鼓励和引导下,聊着聊着,一个个奇思妙想冒了出来:“不如我们把石屋和大奏鼓结合起来,做点文章。”“十一假期马上来了,开个文化咖啡店怎么样?还能以此为文化新阵地,开展理论宣讲。”“大奏鼓演出可以常态化,试试加入‘青年夜校’课程表”……

  朱海伟发现这几年浙江“村咖”的确很火,但要搭配国家级非遗,还要开到“文保单位”里,可行吗?他犯了难。

  在选派之初,他就清楚知道文化特派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还有部门、团队的支持配合。比如省委宣传部打造了“文化特派员工作平台”,推出“服务库”“专家库”“项目库”为文化特派员提供支持;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也为他在基层派驻提供了资源保障。于是,朱海伟协调多方资源,也找到温岭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部门单位咨询了解。

  这些想法与有关部门一拍即合。“我们的项目申请通过了!”当他把这个消息发到微信群中,群里一下子沸腾了,“文化特派员的好点子,真的帮我们村破了难!”

  说干就干!短短两周,策划品牌、准备物料、协调资源……朱海伟和村民商议,“文化村咖”收入由具体运营的村民和村里共同“分红”,为陈和隆旧宅维保提供资金支持。

  “半满”咖啡店在10月1日试营业。当天,在宣讲参观、打卡合影等活动中,陈和隆旧宅的开放时间“破天荒”延长至晚7时。

  “咖啡店试营业只是第一步,后续将以‘村咖’为基础,挖掘、扩大村里的文化阵地,常态化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学习传播新思想。也将让村民逐步入股,让村民都有收入。还会把大奏鼓、簪花、敲鱼面等当地特色拍摄成系列短片,开展研学活动等。”这些天一直在村里忙活的他,有了更多思考与谋划。

  这个浙东南小渔村的改变,是文化特派员助力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缩影。近半年来,浙江省、市、县(市、区)三级共选派1570余位文化特派员,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他们发挥专长,“摸需求”“送服务”“种文化”“立品牌”,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宣讲,协同本地文化人才队伍、带动派驻地群众搞文化文艺活动,挖掘盘活文化资源、指导乡村文化建设,同时切实发挥文化赋能带动作用,以不同方式强化乡村基层治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基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向奔“富”。

  浙江大地上,因为文化特派员,优质文化资源有了直达基层的渠道和载体。省级文化特派员胡逢阳在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成立“草帽宣讲团”,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党的创新理论在乡村凝心聚魂;省级文化特派员孙小璞在海宁市盐官镇祝会村举办“我们的村K”,以创新形式推动村民做“民星”;湖州市文化特派员谢尚国推动北大、清华、浙大等知名院校团队入驻德清县舞阳街道上柏村,以“最强大脑”打开乡村建设新局面……

  随着文化特派员队伍持续壮大、工作日益深入,基层文化活力不断被激活,拉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生动故事,正在不断涌现……


浙江日报 国庆75周年·新景 00002 以文化赋能物质精神共奔“富” 2024-10-04 浙江日报2024-10-0400011 2 2024年10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