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民企传承是家事也是国事

  企业稳,则经济稳。企业兴,则经济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兴替,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长足发展,我国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已有1.8亿户,其中,除去近1.3亿数量众多的个体工商户,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已超过5000万户。但是,我们如果去看这些企业的平均寿命,就会发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3.7年,其中,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到9年。在世界范围横向比较,我们的平均数差了不少。比如,世界范围内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约7年,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8.2年,日本则达到了12.5年以上。大型企业相对更长,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约40至42年。

  应该说,激烈竞争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因为主客观因素,生生死死,本身就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一种表现。但企业平均存续时间长短的差异,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笔者以为,我国企业平均寿命相对较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大企业数量少,而经过长经济周期考验的企业数量更少。

  反观美日德等国,其企业竞争淘汰同样激烈,但却不乏数量较大的长寿企业群体。如德国中小企业,以韧性、长寿和创新能力著称。德国有8000多家企业寿命超过100年,这些企业大多数是侧重“专精特”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它们通常不热衷于扩张和上市,而较为注重长期发展和传承,几代人干同一件事情。又如,美国和日本的中小企业中也分别有1.1万家、2.5万家寿命超过100年。

  这些不由得让我们思考一个命题。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政策、催生更多市场主体的同时,让已存在的企业存续时间更长,保持基业长青,是更能接续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性的一个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筚路蓝缕,不少知名民营企业创建奋斗近40年了,有个别转制来的企业更是百年老字号。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一代”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很多已近七旬,越来越多的企业陆续进入“交棒期”。一份浙商研究中心近期的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近500位老一辈企业家中,60岁以上未完成交班的占60%,70岁以上仍未交班的还有36%。

  民营企业代际传承问题已经摆在了经济现代化转型任务的面前。考虑到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继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个难题。有研究显示,东南亚国家华人家族企业在第一代向第二代交棒时,市值5年内平均缩水6成。中国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我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传承交接过程中,其公司市值平均缩水4成。更有统计表明,中国第一代家族传承成功概率只有30%。这也提醒我们,民营企业的传承,不仅是企业自身兴衰的家事私事,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国之大事、要事。老一辈企业家创业艰辛,新一代的守业也艰难。如何看待民企传承问题,如何促进民企健康有序传承,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传承的良好环境和政策支持体系,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应有之义,理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笔者以为,让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能继承好、发展好、壮大好,是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的一条重要路径,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任务,更是继承和弘扬老一辈民营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抓手。

  据测算,当前我国约有300万家民营企业进入传承的高峰期。这些企业中不乏中国民企500强、上市公司,更不乏不同行业的隐形冠军。如何让他们在传承中坚守实业,在传承中创新壮大,在传承中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既要面对许多治理变革难题,更需要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认识。

  一方面,民营企业成功传承关注的不仅是企业和物质财富,更是如何传承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巨大精神财富。比起财富传承,更重要的是事业传承、文化传承、精神传承。如最近浙商研究中心在编著出版关于浙商创业之路和传承之道的书籍过程中,采访了近30位传承较为成功的浙江知名企业家,访谈下来的直接感受是,这些企业家谈得最多的是如何把一份社会责任和事业向新一代延续,而新一代继承者也多表示,上一辈教育他们、留给他们最宝贵的不是企业和财富,而是父辈的创业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识别危机的敏锐意识和面对危机不退让的坚韧意志。民企传承,更大的意义是实业的坚守,是传承愿景、传承文化、传承精神。

  另一方面,新一代企业继承者走向前台,也将是民企治理现代化、民企创新发展迈向世界一流的一次重要契机。新老两代企业人的交替,也是企业经营理念革新的重要契机,是一次思想变革、组织变革、能力变革,传承好了将是企业发展和治理的一次跃迁。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经历过更好教育、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经营者继承了前辈的事业,有些是创业式继承,有些是超越式发展,有些在更多创新领域开疆扩土,不少继承者成了新一代企业家,带领企业锚定世界一流目标做大做强。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民企传承并不只是延续家族企业这一种路径,有些企业选择变成上市公司、公众企业,有些企业选择可共享开放发展,子女不接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不进入管理层、可以是家族企业但不能成为“家里的企业”,从而在企业内部培育接班者,一批批年轻能干的团队涌现出来,带领企业走向新的辉煌。

  总而言之,民企代际传承是个大问题,没有太多可以拿来就用的国际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支持民营企业探寻传承之道,走出一条在传承中壮大、在创新中传承之路,是关乎现在、关乎未来的一道必答题,需要社会、政府和企业从更深层次去思考。

  (潘毅刚,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民企传承是家事也是国事 2024-09-30 浙江日报2024-09-3000003 2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