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把准改革发展之脉 谋定守正创新之策 答好改革为民之卷

云和以改革之笔 泼墨勾勒幸福画卷

  风起浙西南,改革之势潮涌。云和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化实施“小县大城”战略,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以创新思路和实干劲头破局起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浪扬帆,以勇立潮头、奋勇前进之姿,积聚起打造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的强劲势能。

  千帆竞渡,唯奋楫争先者胜。自2001年,丽水市云和县在全国首创并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来,工业园区从无到有成为云和经济腾飞的核心平台;木玩产业从小到大,创造了“山区小木头,飞向全世界”的发展奇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制造业大项目提速建设;温武吉铁路、长深高速赤石互通等重大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成为山区县新型城镇化的典型范例,云和社会救助综合改革、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改革经验相继走向全国……

  在开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今天的云和,正对标对表抓改革、聚焦问题抓改革、更高标准抓改革,把准改革发展之脉,谋定守正创新之策,答好改革为民之卷,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成果不断显现、奋进脚步愈发铿锵,激荡起山区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改革破题绘新景

  近日,云和县白龙山街道大坪社区的休闲广场上,居民们正悠闲地健身锻炼,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个农民易地搬迁小区,公寓式住房鳞次栉比,多功能运动场、童话书屋、养老中心一应俱全,来自崇头镇、雾溪畲族乡等4000多位易地搬迁农民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了新居民。

  该社区党委书记毛少岳介绍,社区还设立街乡共治服务中心,原村干部和社区干部共同入驻,还专门设立了乡事城办综合服务窗口,进城群众的社保、医保等40多项社会事务不出社区便能轻松办理。

  这个县域面积9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13万的小县城,是全国众多山区海岛地区中的一员,“穷在山上、困在路上、弱在散上”,曾是横亘在发展路上的“拦路虎”。

  何以破题?云和以城谋治。2001年,云和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国率先提出并一以贯之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将县城作为县域增长极来培育和建设,全面构建进城农民“安得下来”“融得进来”“富得起来”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体系,持续推进农民易地搬迁、下山转移、融入城市。

  县城,成为县域最大增长极和带动乡村振兴的龙头,云和完成多轮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力度推进乡镇撤并、村社规模调整,在县城及周边累计建成农民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点)53个,安置易地搬迁农户1.2万多户共计4.1万多人,实现整村搬迁217个自然村。

  云和以改革破难,全面推行城乡一元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进城农民社会身份和经济身份相分离,确保进城农民继续享受农村承包经营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三权”,保障进城农民享受在原农村的合法权益,并与城区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同享军人优待抚恤补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13类社会救济政策。

  便民利民公共服务供给范围逐步扩大。在进城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完善幼儿园、托育中心、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学堂等公共服务场所建设,建成由10家医院(医疗机构)组成的县域医共体,让进城农民就近享受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云和大坪小区、南山小区、普光小区、梅湾新小区等异地搬迁安置小区还设有木玩共富工坊,带动4000余名异地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20多年来,云和实现了58%的农民易地搬迁、78%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80%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93.4%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96%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城镇化率达到7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造了常住人口净流入的山区小县“发展奇迹”。

  产业变革塑优势

  在县域经济竞合的赛道上,产业是关键变量。青山绿水间,精密制造、金属加工、木制玩具等产业集群成链,现代制造向新而行、生态旅游向绿而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风吹过,产业迎来深层次变革。

  木制玩具,是云和的特色支柱产业,全县拥有木玩生产企业1100余家,木玩产品达十大类上千个系列、数万个品种,产品畅销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然而,产业发展进程中,却面临着木玩品种易模仿、专利申请周期长、产权矛盾举证难等难题。

  如何破难?云和大力推进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建设,打造国家级木制玩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知识产权简案快办系统,提供专利申请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推动维权保护体系全面升级,助力木玩产业创新发展。

  “以往委托专利代理公司申请木制玩具外观设计专利,需要近六个月时间。现在只需要用10个工作日,就能申请到专利授权。”日前,云和县半球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振宇拿到了企业开发的新产品“玩具棋盘”的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对快速产权服务连连点赞。

  截至目前,云和已培育木制玩具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4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0家。全县共发放专利权抵押贷款破2亿元,木玩知识产权平均维权时间缩减6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完成9.1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95件,木玩产品外观专利使用占比从三年前不足30%提高到60%以上,木玩企业的创新因子被激活,优势产业由大向强提升。

  6.77平方公里的云和经开区,分布着886家工业企业。这一工业园区,坐落着丽水首家工业社区——云和经开区工业社区,云和以社区化增值服务探路实践经开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在工业社区打造“厂门口”集成服务窗口,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联办、限时办结反馈、中心指挥调度”的涉企政务服务“前后联动”服务模式,推动90余项原需在县级办理的涉企政务服务,在工业社区即可“一窗通办、一次办结”。

  在工业社区,设有零工市场、共享法庭、共富警务中心等,每天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这个家门口的‘代办点’,让我们企业和员工有了依靠,我们在社区就能享受‘园区内、厂门口、家楼下’的便捷高效精准服务。”浙江克米奇工艺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县外。云和建立异地服务协作机制,在县内外布设48个延伸服务点,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帮办代办、人才招聘、信息推送、风险预警提示等服务,巧解政企沟通、基层企服等难题,以优质营商环境激活产业更大发展动能。

  绿水青山带笑颜

  9月,云和“流动供销致富车”车主雷希云前往崇头山区上门收购村民种植的农产品。这个流动小超市,每天进山平价卖货,也把高山上的“山货”送进城。

  “村里每天只有两趟公交,去县城看病买菜不容易,现在大篷车进村,不仅可以代买日用品、农资,还能把我们自家种植的土豆、西红柿带进城卖呢!”云和县崇头镇大湾村村民李大爷笑着说。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云和山区上演。云和山高路远、乡小村多,1.2万余名群众留守在生产生活不便的偏远乡村,云和将目光重点聚焦山区留守群众这一“关键少数”,在全省率先实施“供富大篷车”项目,开通“浙丽产”入户服务车、“浙丽供”生活用品下村服务车、“浙丽销”农产品进城服务车,组建“云农销”致富车服务团队,在人口集聚村设立“云农销”收购点,上门收购山区群众山货,并通过“流动便民共富车”将山货销到大城市,帮助山区群众销售农产品200余万元。

  为破解偏远山区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云和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重塑打造更加便利的流动公共服务体系。在“供富大篷车”项目基础上,创新整合“流动供销致富车”“智慧流动医院”“爱心助餐车”“邮车”“农村客运”“流动慈善服务车”等系列流动服务,实现跨部门整合、跨业务协同,优化山区公共服务“十助”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偏远山区公共服务集成化、精准化、均衡化水平。

  流动服务,惠及广袤乡村。“智慧流动医院”巡回医疗车沿着蜿蜒山路进村入户,为山区留守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近万人次;一辆辆“爱心助餐车”为60岁以上留守老人提供免费配送爱心餐服务8.5万人次;“流动慈善服务车”为山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义诊义剪、婚姻辅导等个性服务;一辆辆“客货型”公交车增设邮件收储设备,投递进村邮件超30余万件;出行路上,一辆辆“爱心助行车”招手即停,无偿为偏远山区群众提供出行搭载、看病就医等服务,服务里程达4万余公里……

  绿水青山间,也正“长”出更多兼具绿色生态和诗意栖居属性的美丽乡村。云和以“乡村建在公园上”的新思路,创新打造“公园乡村”,通过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村庄发展、运营管理等四个维度打造公园式乡村发展共同体,依托公园乡村开展自我造血式的共富产业经营,绿色开发村域资源,积极培育新型业态经营主体,推动生态价值转换,产业绿色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民生一小步,幸福一大步。云和大力推进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跑出了全域奔富、城乡和美的“加速度”,一幅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中的云和“新图景”正跃然眼前。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云和以改革之笔 泼墨勾勒幸福画卷 2024-09-30 浙江日报2024-09-3000007;浙江日报2024-09-3000009 2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