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保护区条例”实施,清凉峰“朋友圈”出海
生态文明“临安样本”走向世界
刘俏言 方 婷
10月1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正式实施,坐落在临安境内,1.5亿岁的天目山,首次迎来了专属于她的法规保护。
2025年9月下旬,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临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34个理事会成员国代表和759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业内人士将走进天目山,这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将代表着中国“两山”理念的优秀实践,影响着未来10年的地球生态保护区合作与发展理念。
倒计时的钟声已然敲响,大会首次将全球共商生物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大计的盛举放在亚太地区,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绝佳契机,也是与世界平等对话的重要平台。
作为浙江境内唯一拥有天目山和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临安,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世界级“生态盛典”?
严谨的一次立法 历时5年,为保护也为发展
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官宣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办。这个每隔10年举办一届的国际盛会,通过建立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探索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国的实践成果和方法论。在遍布全球的738个生物圈保护区里,天目山是浙江最早一批“入网”的生物圈保护区,它在“保护”上的顶层设计,和在“发展”上的先进理念,代表着浙江在持续推进绿色发展中的绝佳案例。
保护天目山在立法上的布局,早在2018年便已萌芽。那一年,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估组提出,“及早制定针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规,实现‘一区一法’的目标”。这与临安的想法不谋而合。临安境内虽然有天目山管理局以及先后出台的39项规章制度,但因管理体制与事权不相适应等问题,亟需一部法规,系统化地落实保护机制。
临安汲取福建的武夷山、湖北的神农架等地立法经验,结合天目山自身情况,优化规划分区,确定主要保护对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的红色资源和儒释道文化,利用条款推动完善监管体系,多部门协同联动,探索“生态警务、派驻执法、司法协作”的新机制。
“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在立法过程中,临安从未忘记这一初衷,这既是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在申请设立之初的核心理念,亦是对“两山”理念的根本遵循。村民如何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展生产活动?一次次考察、字斟句酌修改,最终凝练成《条例》中的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了保护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以及优先聘用天目山保护区内原住居民的规定。
临安始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大山,在《条例》生效之前,天目山保护区68年以来从未发生火灾,《条例》正式施行之后,这份守护也将“提级”,未来一年,天目山保护区将作为“实验田”,通过观察《条例》的实施效果,形成一套针对保护区的共性解决方案,供世界各地的生物圈保护区参考。
清凉峰加入“朋友圈” 两区协同,生态系统日趋完整
7月,联合国组织批准了清凉峰以扩区方式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是我国首次以生物圈保护区扩区的方式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为什么要把清凉峰也纳入到“朋友圈”行列?由于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时间较早,天目山一直被称为国内最“袖珍”的保护区之一,其中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集中在西天目山一带。但天目山脉绵延广阔,向西与黄山一脉相承,向东一直延伸到嘉兴、上海等地,就连西湖群山也是它的余脉。清凉峰属于天目山脉,其特有的华南梅花鹿等濒危物种群,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同样值得被世界看见。
“扩区”的计划,和《条例》的制定一样,从大会官宣落地杭州之前就开始布局。2022年8月,扩区的申报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今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球科学司司长、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安东尼奥在临安为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授牌,这意味着距离杭州这一超大城市周边最近的保护区,生态系统完整性日趋提升。
“这是国内速度最快的申请。”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韩群力说。申报扩区要提供生物多样性特点、物种普查、科研情况、对周边社区的发展规划等近200多项详细的申报指标,仅用两年便申请成功,意味着临安对清凉峰的保护从更早之前便已经按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规格执行,同时在探索保护区周边村庄的发展方面,形成了一定经验。
呦呦鹿鸣,是清凉峰内生生不息的最佳写照。通过建立4个1公顷森林生态固定监测样地和覆盖全域的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网络,清凉峰的“家底”明了。保护区千顷塘区域内,540公顷的梅花鹿栖息地的修复,促进了种群交流,建区以来华南梅花鹿从80头增长至370余头。这些保护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通过明年的大会被分享给更多有相似生态情况的其他生物圈保护区,增强了清凉峰参与国家对话的能力。
如今,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总面积547.3平方公里。其中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可持续发展区,分别对应着MAB对于保护、支撑和发展的三大要求,这其中可持续发展区为围绕和连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6个镇和41个行政村,它们也将是“扩区”之后的直接受益者。
“两年时间里,中国MAB多次调研清凉峰与天目山连接处可持续发展区的村庄,对于当地山核桃、中药、竹笋产业以及户外骑行、民宿文旅、生态研学等产业发展做了全方位的梳理,这些产业未来也将被赋予附加价值,知名度提高。”韩群力说。
扩区之后,如何让两个保护区融合协同发展、建立更有效的机制,临安是一块实验田,其中形成的管理经验,也将推动全世界生物圈申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全面的生态展示
村落景区,串点成线
天目群山之间,天目未来谷拔地而起,这个去年开工、总投资45.9亿元的临安中部地区重大农文旅项目,将成为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期间重要会议——第37届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会议的会场。
从天目未来谷整体的规划来看,这是浙江乃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的展示——
研学城内总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的生态博物馆,将展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建设成果,这其中不仅包括临安,还有中国的其他33个生物圈保护区的优秀示范。届时这里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地的一个重要窗口,将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来这里交流学习,形成新的保护做法和思路。
天目山自然生态研学城集会议会展、生态度假酒店、配套商业于一体。它不仅串联整合了临安多地的研学项目路线,更为周边的村落带来附加的经济收益,带动产业新发展。
配套建设的水乐园,涵盖滑道高塔、水上攀援、水上过山车等亲水、陆地项目于一体,增添了文旅消费场景,让这里成为亲子出游、度假康养的好去处,进一步打响了天目山在长三角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内的文旅新品牌。
如果将镜头拉远,以天目未来谷为原点向外看,於潜镇、天目山镇的多个村落景区点山成画,让来路皆为风景。9月21日,临安发布了10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地”,其中天目月乡、天目耕织、红叶指南、龙门秘境等地分布在天目山间,它们既是村落景区,也是鲜活的发展案例。
安东尼奥曾多次提到天目月乡,这个地处天目山核心景区的小村庄,没有工业,少见传统的耕作模式,村民却家家盖起了豪华小楼。他们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办现代化农业园,建休闲旅游设施,将普通山区村庄打造成美丽的景区村庄。去年,村内接待游客超过25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召开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寻求共识和解决办法,临安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安东尼奥说。
这样的样本,临安在文旅、农业等多个赛道均有涉猎,例如通过乡村运营探索美丽经济、开拓户外天堂品牌发展户外产业、发布“天目水果笋”全国首张数字化农产品碳标签等。
临安这些产品,也会借助办会契机在国际上打响名气,带动当地产业升级、村民共富。“在8年前秘鲁利马举办的第四届会议上,联合国通过监测,发现会议每天都会收获过亿的关注度。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对于天目山、清凉峰以及临安的关注度只会更高。”韩群力表示,来自保护区的这些产品,会得到更高级别的价值认定,形成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独特的“品牌效应”。
未来,还将有大量的研讨会在临安召开。这些筹备工作,最终的目的是为多个成员国搭建平等交流与成果共享的平台。“大会每隔10年召开一次,是希望届时落地的共识能够影响未来10年全球保护区的发展走向,构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球发展合作的标志性成果。”韩群力说。
站在新起点,临安已然做好了冲刺准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天目绿”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主城区的衣锦街综合整治焕新归来,28个“千万工程”农文旅综合提升项目纳入最后的改造阶段,竹意涌村、耕织绍鲁、天目来鹤等新的村落景区不断涌现……
一年后的临安,世界已经开始眺望。
(本版图片由临安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