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防御台风“贝碧嘉”特别报道

台风“贝碧嘉”逼近,一个个感人的防台故事在嘉兴各地发生

机埠故障,63岁的他纵身跃入水中

  本报嘉兴9月15日电 (记者 沈烨婷 宋彬彬 郁馨怡 通讯员 陈鹏军 陆艳) 15日,是中秋假期第一天,也是很多人通宵坚守、防御台风的不眠之夜。

  “阿婆,这碗小米粥快趁热喝。”15日中午,平湖市新埭镇新埭社区安置点,社区党员志愿者给80多岁的居民钱培英送上了一碗刚出锅的小米粥。

  “没想到我随口一句话,社区工作人员听到心里去了。”钱培英是独居老人,住的是两层木结构瓦房,每次大暴雨家里就会漏水。当天一大早,社区工作人员吕燕就来帮她转移,钱培英随口说起自己牙口不好,吃不了大米饭。

  这句话,被吕燕记在心里,“新埭老街的危旧房里住了不少老人,年纪大,普遍肠胃功能弱,我们就在安置点煮些小米粥,让他们睡好吃好。”

  台风来临前,水利设施的巡检至关重要。15日下午3时许,在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西吴村,63岁的微网格长许火金与村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一个水利设施的机埠关不上,导致无法与外河封闭。如果大暴雨一来,那机埠后方的600亩良田恐怕会受淹。

  “我来!这个机埠的情况我了解。”焦急之际,许火金二话不说,脱下衣服就顺着河岸下到水里。许火金是一个一米八的高个子,机埠附近的水却已没到他的肩膀处。

  水下能见度不高,许火金顺着机埠上的一根绳子摸索着潜到水底。十几秒过去了,“来了,来了,冒泡了!”不知谁说了一句,只见许火金钻出了水面。原来是机埠拍门(排水管逆止阀)上的螺丝因老化脱落了,许火金向同行人员要了螺丝后,又钻到水下徒手进行更换,顺利解决了问题。

  爬上岸时,许火金全身已经湿漉漉。回家换了身衣服,他又投入防台工作。

  对于种植大户来说,台风天最担心的就是果子。15日18时许,大雨突至,秀洲区益丰生态农场负责人马建军却十分从容。他种植了35亩甜柿,预计10月上市。种柿子就怕大风大雨,连日来,当地科技特派员一直现场指导他们完成果树的支撑加固工作。截至15日14时,嘉兴全市已累计派出指导服务组192个,实地指导农业主体825家开展防台工作。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是嘉兴化工企业的集聚区之一,紧邻杭州湾,往年强降雨容易造成园区严重积水。嘉兴港区应急管理局,窗外风雨渐大,屋内值班人员始终全神贯注,在他们前方的电子显示屏上,园区内8个泵闸运行情况一览无遗。“每个泵闸站点都安装了全方位高清监控设备和传感装置,可以看到河道水位数据、降雨量等。”园区水利设施设备运维负责人介绍,如果园区内达到警戒水位,可以一键远程调度,最大排涝运行流量达每秒近40立方米。

  15日20时,台风“贝碧嘉”逐渐逼近,位于嘉兴港区的山湾社区山湾渔村依山傍海、地势低,防汛压力大。此刻这里静悄悄的,家家户户门窗紧闭。相距不远的避灾安置点里,92岁的村民潘翠观早已安心进入梦乡。

  与避灾安置点的闲适不同,位于山湾渔村的海洋灾害应急办公点里灯火通明。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勤燕刚刚巡查完海塘,上衣分不清是被汗水浸湿的还是被雨水打湿的。

  制订预案、转移人员、巡逻值守……这两天,她和社区干部都上紧了“发条”,不敢有丝毫懈怠,15日中午前,山湾渔村19户共60人就已全部转移到了避灾安置点。“村民们把家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负责把他们的家园照看好。”张勤燕说,晚上他们还要在重点低洼区巡逻,以防海水倒灌造成村民家中财产损失。

  村民们也在自发守卫家园。70岁的山湾渔村村民洪寿良一直关注着水位情况,随时准备启用水泵抽水。“我们熟悉潮汐、风向,有经验,就想帮忙出个力。”洪寿良和其余5位老渔民组建了老渔民突击队,主动要求加入社区防台队伍,“今晚我们已经准备通宵啦!”


浙江日报 防御台风“贝碧嘉”特别报道 00002 机埠故障,63岁的他纵身跃入水中 2024-09-16 27093786 2 2024年09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