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金融

金融之水润“非遗” 乡村开出“致富花”

农行浙江省分行金融助力浙江非遗焕新纪实

  作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非遗文化既传递着文明的回响,也是一方富民产业。在浙江,历经岁月淬炼,茶叶、丝绸、中药、黄酒、文房、木雕、根雕、石雕、青瓷、宝剑等一批历史经典产业熠熠生辉。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普惠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如何保护这些老字号品牌,做好非遗传承和焕新?农行浙江省分行立足服务“三农”使命担当,在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断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历史经典产业塑造新辉煌。

担当 活水滴灌非遗迎来新生机

  因缺乏资金和推广经验,不少非遗文化面临失传的风险。深入研究非遗文化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采用金融手段及时帮扶,农行人的慧眼和坚守让非遗文化再度迎来“新生”。

  嵊州东王村,是越剧的发源地。村口树下,祠堂门前,河边浣洗的阿姨,放学归来的孩童,只要有兴致,任何场地都能成为舞台。嵊州有100多家生发于田间地头的民营剧团,嵊州美君越剧团就是其中之一,有着20多年的历史,长期受邀活跃在绍兴、萧山的一些乡村戏台上,深受村民喜爱。2022年,该剧团想升级演出设备和服装,但资金受限。农行绍兴嵊州崇仁支行立即前往对接,并根据越剧团的发展需求,为其发放了5万元“百花贷”。

  “百花贷”是嵊州市为切实解决越剧关联产业融资对接难、抵押担保难等问题联合银行创新推出的文化金融系列贷款。农行绍兴嵊州崇仁支行发放的正是嵊州市的首笔“百花贷”。

  越剧这一非遗文化的薪火相传,来自于戏迷源源不断的热爱。农行和美君越剧团的结缘并非偶然。正因为常跟东王村里民间艺人打交道,深入研究过这一发展模式,才使得农行能够第一时间获知他们的资金需求。“民营剧团前期资金不多,演员多是50岁左右的村嫂,但她们都有一把好嗓子,唱戏也很有热情,活动很受欢迎,有发展空间,我们必须要支持。”农行绍兴嵊州崇仁支行行长张赛帅说道。

  正因为农行人的这种敏锐,从“百花贷”支持首个民营剧团到扶持衍生产业,再到助力国内首个以戏剧剧种命名的特色小镇,农行已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越剧文化振兴的方方面面。

  离东王村25公里的黄泽镇,有一个产业因越剧而崛起。在农行绍兴嵊州临城支行的一路助力下,美春戏具,这个原本只有40平方米家庭小作坊的戏服厂借着近几年国风文化的兴起接单各类国风服饰,市场越做越大;国内首个以戏剧剧种命名的特色小镇——嵊州越剧小镇,得益于农行绍兴嵊州市支行一笔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而建设兴起……相关统计显示,农行绍兴分行为越剧相关产业和个体户提供的贷款超过2000万元,大多集中在越剧之乡——嵊州。

  鱼跃传统酿造技艺源自北宋,文化底蕴深厚,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当下,有了农行丽水分行的十年助力,这一前后要经过十几道工序的古法酿造工艺不仅完整地保留下来,而且完成了从产品到品牌的全新升级。

  “十年前鱼跃还没有现在的生产规模,再加上农业企业盈利能力不如工业企业,融资并不顺利,好在关键时刻农行伸出了援手,为企业发放了200万元贷款。”回忆起农行的首笔贷款,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第十代掌门人陈旭东十分感慨。

  但正是这种担当和责任,让鱼跃每次碰到经营难题时,农行都能相伴左右:2018年,鱼跃准备建设一个集生产、文化、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但大建设的背后意味着资金的大笔投入,资金缺口在2000万元左右,在农行的建议下,陈旭东不到两个礼拜就获得了1850万元简式快速贷款的授信。2021年,企业营收大幅增长,陈旭东计划着分几年将贷款还掉,但转贷都要提前好久准备周转资金。没想到,过了两天农行就给他推荐了新推出的自助可循环线上贷款“抵押e贷”,并且支持无还本续贷。

  强化使命担当,推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正是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关注,促使更多农行人投身于这一璀璨民族文化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去。而这,也是支撑农行非遗文化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创新 精准服务破解融资难题

  非遗文化要“火”起来,势必要与时俱进。在传承与创新中延续非遗生命力,在保护与发展中焕发非遗光彩。在农行的创新业务推动下,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完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后,发扬光大,破圈出彩。

  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在电子排版和印刷盛行的时代,温州瑞安市东源村仍有一群匠人坚守着手工制作家谱的工作,让整套木活字印刷术在这里完整地保留下来。自2021年与东源村签订“非遗复兴和乡村振兴”合作协议、推进整村授信达7000万元后,农行温州瑞安市支行不断深化与东源村的合作,全力支持木活字印刷全产业链发展。

  “木活字印刷术从业者大多缺少抵押物,常规贷款业务通常无法支持。我们选择非遗产业做得比较好的重点村开展整村授信,精准破解了这一产业的融资难题。”农行温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东源木活字印刷协会会长、第24代传承人王法仔15岁就跟着父亲学做木活字印刷。40年来,他用一双布满刻痕和墨迹的手,完成着传承老祖宗手艺的使命。但在电脑排版和激光印刷木活字的冲击下,传承人难以凭借这项技艺获得足够的收入保障。

  在农行温州瑞安市支行的支持下,王法仔获得了30万元纯信用贷款用于购置大型印刷设备。“有了这笔资金,我现代印刷业务利润提升了,可以用于反哺木活字印刷,这两年找我用木活字修订家谱的人也多了起来。”截至今年7月,该行已为木活字印刷相关产业投放贷款600多万元,支持20多位从业人员进行大型印刷设备购置、宣纸及原木等物料储备。

  有了农行的金融支持,除了传承人推陈出新,东源村也在努力擦亮木活字印刷术这块金字招牌。2020年,在瑞安市文广旅体局的支持下,瑞安旅投和温州顺达旅游公司投资成立了一家合伙企业,全面负责“中国木活字印刷展示馆”的运营。2022年3月,农行温州瑞安东南支行为温州顺达国际旅游公司投放了160万元的贷款,助力瑞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与东源村的合作,做好木活字印刷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以普惠政策服务支持乡村全面振兴。”农行温州瑞安市支行行长陈炜炜说道。

  发展普惠金融,让社会不同群体都平等享受基础金融服务,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金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普惠业务的创新,让农行人和浙江非遗文化一再紧密“牵手”。

  2006年,龙泉宝剑和龙泉青瓷双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丽水龙泉市,宝剑、青瓷行业经常并称为“剑瓷行业”。因为剑瓷产业在当地的支柱作用,2022年2月,农行丽水龙泉市支行组建了剑瓷金融服务专班,通过一对一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产业特色及发展痛点,以“抵押e贷+增享e贷”线上自助式信贷产品和业务限时办结制为切入点给剑瓷行业主体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综合性金融服务。

  自专班成立以来,该行对剑瓷行业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到今年6月末,该行信贷支持的剑瓷行业客户数量和贷款投放总量均比2022年实现翻番。

  注重传承创新,为非遗文化注入持久生命力。农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创新,激活了一批非遗文化身上的创新基因,从而让它们迸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力。

蝶变 产业腾飞带动百姓致富

  在农行人的守护下,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浙江正在兴起一个个非遗文化特色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激荡起区域经济发展的层层浪花、带动产业腾飞和百姓增收的同时,成为新时代人文经济的一抹鲜亮色彩。

  桐乡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2009年,“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正式进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第四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深厚的非遗文化,孕育了桐乡独特的蚕桑产业,从种桑、养蚕到缫丝、织绸,产业链完整且紧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养蚕模式更是助力传统蚕桑产业“破茧成蝶”。

  浙江蚕缘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蚕丝被龙头生产企业,上百位从业经验超过30年的匠心蚕娘纯手工完成剥茧、开棉、拉丝等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匠心蚕娘手中得以传承。2022年,洲泉镇党委牵头,浙江蚕缘家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屈家浜村、建胜村、兴民蚕业专业合作社与320余家农户,成立黄金茧·共富工坊,通过组织牵线、技术搭桥、平台对接,推动黄金茧落到农户家中,实现点“丝”成“金”。

  每年6月初至10月初,是蚕桑加工企业收购蚕茧、准备原料的时间。走进黄金茧·共富工坊,农户们正将一缕缕纤细柔软的黄金蚕丝手工拉制成丝棉被。“今年一季度,我们通过共富工坊发放蚕种1500张,收购蚕茧15万斤。”浙江蚕缘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严晓丽说。去年底,黄金茧·共富工坊成功上榜第一批省级示范“共富工坊”。

  在桐乡,农行不遗余力扶持蚕桑加工龙头企业的案例不胜枚举:今年初,在浙江蚕缘家纺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升级需要资金支持时,农行嘉兴桐乡市支行一周内为其成功放款770万元,助力企业经营、创新转型;在桐乡河山伟业纺织有限公司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农行嘉兴桐乡市支行一直相伴左右,今年以来,已提供3000万元授信支持……

  此外,农行还围绕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资金需求,通过组建工作专班、与各大乡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凝聚“政银企农”四方合力,全力支持桑蚕种植、桑企技改、产品加工等,不断推进桑蚕茧丝绸产业融合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农行嘉兴桐乡市支行累计向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发放贷款近11亿元,以金融活水支持蚕桑产业迸发新动能。

  金融赋能,让“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群众”的愿景变为现实。如今,桐乡市实际饲养蚕种约11万张,蚕茧总产量近7000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20亿元。

  如果说农行对桐乡蚕桑产业的支持是外围推动,那么它对台州椒江“送大暑船”民俗活动的支持就称得上“亲历亲为”。

  “送大暑船”是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一带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传承至今已有百年之久。2021年,“送大暑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支持该项民俗活动的发展,除了对参加活动的星光村、星明村、五洲村等核心村给予授信总额达到9000多万元的全村信贷支持,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整村环境改造和传承传统文化所需的项目建设等,每年活动期间,农行还会帮忙采购活动用的相关物资,向主办方赠送大米和矿泉水等食品并参与送船及维护送船秩序。”农行台州椒江支行行长尹晓红说。

  为了守护与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农行还将金融支持的目光放大至这一民俗活动的相关产业。支持辖内造船企业“走出去”,为辖内2家造船企业累计发放贷款8000余万元,还助力送船仪仗队中的重要力量葭沚童装业转型升级。单看葭沚星光村,童装个体户在农行的贷款人数占比,就达到该村的1/3,累计贷款金额高达1.3亿元。非遗文化的传承和百姓的共富紧密相连。只有百姓收入提高了,他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这一文化。农行在将金融活水引向民俗文化的同时,也为整个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共同富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保护非遗之美,赋能一方经济。挖掘非遗文化的传统底蕴,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农行浙江省分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金融为民”的深刻内涵,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同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浙江日报 金融 00012 金融之水润“非遗” 乡村开出“致富花” 2024-09-12 浙江日报2024-09-1200003;浙江日报2024-09-1200004;浙江日报2024-09-1200005;27077428 2 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