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黄岩区北城街道后庄村

一个摄影展看村庄蝶变

  9月6日,在台州市黄岩区北城街道后庄村文化礼堂,一场以“那么美好”为主题的摄影展如期开展。从改造农房,到修建综合楼,再到举办“村晚”、翠屏晚集等活动,一张张照片真实记录了后庄村的美丽蝶变,组成了一组令人艳羡的美丽乡村图景。

  “本次摄影展以后庄村的蝶变之路为视觉叙事线索,在内容呈现上,尽力挖掘、保护、弘扬后庄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完整梳理了20年来后庄村蝶变的每一帧影像足迹。”摄影展策展人田建明说,这一帧帧图片与其说是后庄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写真,不如说是他们心灵家园的瞬间美丽定格,更是一个会流传下去的永恒记忆。

  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后庄村作为黄岩第一批响应的村庄,率先开启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新农村改造工程。

  从“千万工程”到“三化十二制”再到“美好家园建设”的蓝图,20多年来,后庄村始终坚定路子朝前走,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描绘“村容美、治理美、产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五美”乡村新图景,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农村引领型社区”“浙江省善治示范村”等称号,将宜居家园的愿景变为现实。

  村容之变

  一张靓丽的花园蓝图

  从旧式的畚斗楼到花园式的小洋房,从杂草丛生、漂浮垃圾的水渠到堤岸齐整的一汪碧水,照片中后庄村的村容之变,一目了然。

  75岁的后庄村原党支部书记章雪明,见证了后庄村从无到有的发展变迁。

  “2003年,我们村因为工业园区建设需要进行拆迁,我想着既然动了,那就整村拆迁住新房。”章雪明回忆道,往事仿佛历历在目。

  如何做通村民工作,取得村民理解和支持?村两委干部一趟趟上门耐心细致宣传政策,一遍遍帮征迁户算经济账,一次次与村民促膝长谈换位思考,将各种难题一道道破解。

  为劝导村民按图纸统一建房,章雪明还带领村两委干部在工地旁搭了简易的茅棚作为临时指挥室,白天严格审查“一砖一瓦”,晚上在茅棚里给前来的村民答疑解惑,忙完了就坐一起商议村庄发展的大小事,茅棚里的灯常常一夜点到天亮。

  2003年4月,后庄村过渡房建设完毕,拆房村民抽选过渡房;2003年6月江北渠道北岸房屋全部拆除完毕;2003年7月,平整土地,规划宅基地,举行宅基地抽签签约大会;2003年10月,新房陆续动工建设……

  2006年,历时三年,在后庄村这方0.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00余间花园式住宅拔地而起。全村550户村民,户均住房面积达到280平方米。

  一张靓丽的“花园蓝图”在后庄村变为现实。

  产业之变

  一台强劲的致富引擎

  道路两侧,一排排商铺灯火通明;翠屏晚集上,市民摩肩接踵,身穿汉服的年轻人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照片里的后庄村,充满了烟火气。

  2008年,现任后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当时年仅35岁的郏正江接过带领全村人民发展奔富的接力棒。

  怎么点燃后庄村的致富引擎,壮大村集体经济?郏正江的心中有一盘棋。“只有以产业为基,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后庄的优势在于毗邻西工业园区,地段好、人流量大,不如兴建街铺、以地生财。”在村两委班子会议上,郏正江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郏正江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次奔赴外省学习先进经验,最终敲定了“打造微贸循环圈”的总目标,通过建市场、兴商业、发展服务业,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

  经过统筹规划,后庄村串联起惠民路36间厂房、翔光路108间商铺、拱新大道113间营业房,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商铺出租招投标程序,吸引模具加工、酒店、餐饮、物流、教育、超市等业态入驻,打造微循环商贸圈,逐步形成餐饮一条街、家教一条街、物流一条街,实现村集体经济从2003年的10万元跃升到2023年的1325万元,村民每人每年可拿年终分红3000元以上。

  业态的繁荣,带来了人口的快速增长。2010年至2013年间,后庄村户籍人口达到2000余人,流动人口最高峰时有3500余人,给后庄村带来了“成长的烦恼”。

  后庄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化落实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探索创新了“125”村庄治理模式,推动“三化十二制”更加契合后庄村的治理实际,有效破解了村民诉求增多、发现问题被动、村干部力量下沉不足、问题处理效率较低等问题。

  后庄村“125”村庄治理模式,即将村庄划分为7个片网,每个片网由1名村两委干部驻片,再由1名片网党小组长、1名片网组长包片,党员、村民代表、妇女代表、青年代表、老年代表,共同组成“1+2+5”片网自治队伍,基本上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目标。

  生活之变

  一幅幸福的共富图景

  这次摄影展,一组老人们的大头照令人印象深刻。他们面对镜头,姿态放松,每个人脸上都露出淳朴、灿烂的笑容。

  后庄村积极建立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涵盖助餐、医养、文娱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在后庄村老年服务中心老年食堂,每天都有许多老人前来就餐。“走路5分钟就到了,十分方便。而且荤素搭配,营养美味。”72岁的郑大爷称赞道,“如果遇到下雨天不想出门,还可以打电话配送到家。”

  据介绍,后庄村老年食堂为全村7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同时还提供打包、配送服务,食堂日均就餐人次达150人左右。

  为实时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后庄村还为全村80周岁以上老人配备具有健康检测、GPS定位、紧急报警功能的智能手环。数据中心后台触发预警后,医生便立刻前往现场进行救治。

  后庄村还不定期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和健康大讲堂,丰富老年人业余活动的同时,提供专业的养老知识。未来,后庄村还将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体系,推出更多解决老人实际痛难点的服务,不断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美好生活,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充实。“人文美”正是实现后庄村兴旺发展的精神支撑与内生动力。

  “在2011年暑期,我报名参加了后庄村薪火助教活动,作为助教老师为外来务工子女上了一堂诗经诵读课。孩子们学得很认真,也很开心。”后庄村团委书记李辉说,

  从此,一颗小小的文化种子便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2012年大学毕业后,李辉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文化建设,而这一留,便是十余年。

  像李辉这样积极助推后庄村文化团队发展和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工作的青年还有很多。后庄村以青年、巾帼志愿者为主要力量,建设“文化后庄”,组建排舞队、大鼓队、太极队、越剧队、老年骑游队等文艺团队,每年共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成功打造“后庄村晚”“益行后庄”等特色文化品牌,助力实现精神富有。

  (图片由黄岩区北城街道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一个摄影展看村庄蝶变 2024-09-11 浙江日报2024-09-1100005;浙江日报2024-09-1100006 2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