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建构和遵循
卓勇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回顾改革开放这40多年,我个人体会,浙江最关键是做对了三件事:放开、建构和遵循。这三者互为整体、互为促进,加快浙江市场化改革。
放开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个人记忆中,早在1964年,省委就在报送中央的一份经验报告中提出,不应为了避免错误就不再发展公社(大队)经济。后来,1979年8月,省委的一份文件在改革开放后首次提出“允许个体经营”。
然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浙江几乎全国最晚放开。彼时,农民要承包,省里只是部分允许,干部很为难,“顶牛”多有发生。这表明,放开在浙江这样的省份,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如何正确认知呢?就是尊重群众愿望,放开群众手脚。后来省里听从各方面意见,作出全面推开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实践证明“实事求是”是对的。198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冲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值。同年,省里作出放活乡镇企业一条重要政策:经营费用“根据实际开支,列入生产成本”,一般不超过经营收入的2%。我后来去邻省调研,他们羡慕,为当地没有这样的政策而抱憾。1984年、1985年浙江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这两年GDP增速全国前茅,中央关注。
放开之所以能如此迅猛推进,是因为让艰难困苦的人们创业生存,还需要争论吗?创业场景哪那么复杂,哪想那么多,先干起来再说。诚如哲学大师萨特所言,“我们大多数的动机都未经我们任何选择就在我们身上产生了”。
建构是浙江这40多年改革开放的第二条主线。其中主要是建构新的体制机制,建构新的发展战略及模式,建构新的发展格局等。大致到1987年,乡镇企业出现“复制”旧体制问题。我们当时去桐乡调研,多数厂长经理反映缺少自主权,一些乡镇干部也觉得管得太多,企业缺少活力。
企业改制1992年开始推进。就是把原本产权不清晰的集体企业,建构为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我1991年末走访平阳几家经编厂的经营者,一说起因产权不清晰而经营困顿的集体企业,他们就说,“我们都是从那里面出来,办不好的”。
建构新体制取得重大成果。到1997年,全省乡村集体企业有5万多家改制,改制面不断扩大。当年末,浙江乡镇企业主要指标全面超越邻省。据说有领导听闻后,有一点“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感觉。“改制”+“加入WTO”,为2001至2011年发展的“黄金十年”,提供了强劲“双引擎”。
“建构”举措,不胜枚举。“四自公路”是经典一款,简言之就是自建公路。浙江公路当时已到“崩溃”边缘,我1995年跟随国家体改委领导去宁波,车在路上像极了“汪洋中的一条船”。“四自公路”建构了新的体制机制,逐渐改变窘况。同时,“效益农业”、“城市化战略”、“两山”理念、“千万工程”等,均对浙江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在一系列深入调研后提出的“八八战略”是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建构。这一战略的实质,就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积极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浙江“走在前列”。
建构与放开紧密相连,本身即以放开为前提。放开赋予人民群众创业自主权,他们在创业发展一刹那间,建构了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在浙江,改革多半时候并非独立变量,而是寓于发展之中。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发展出题目而推进的一系列建构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放开的经济绩效。
遵循是浙江这40多年改革开放的第三条主线,内核是遵循“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遵循,形成了放开与建构的认知价值及理性逻辑,支撑其持续推进。这就形成了关于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知行三角,放开与建构是这一“知行三角”的底边两角;遵循是顶角,引领与指导“随风潜入夜”。人们在特定时刻放开及建构的一刹那间,不会想那么多,但在潜意识中,在随后的巩固提升中,必定遵循若干范式。
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法则,人类及其社会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以人民为中心,放开加之于群众身上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是社会基本伦理,亦可归入自然法则范畴;二是遵循事实逻辑,乡镇企业令浙江喝到“头口水”,民企重要性无庸置疑,浙江长期来对此有坚强的充分认识;三是遵循世界大势和潮流,浙江出口2023年占全国15.0%,居全国第2,占全球2.1%,可列全球经济体第14位左右,全球化和数字经济大潮在浙江留下深刻印记。
放开,建构,遵循,在我看来,仍是浙江未来发展的三条主线,也是事关浙江未来发展的知行三角。心灵和实践召唤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已向我们展开灿烂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