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从三个维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提高城乡规划融合的系统性思维、城乡建设融合的协调性思维和城乡治理融合的创新性思维,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让城乡共同繁荣的美好画卷早日成为现实。

  规划为基,绘就城乡融合“同心圆”。科学规划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龙头,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城乡总体规划的统筹协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长久以来,城乡之间在规划上的割裂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发展失衡等诸多问题,例如城市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相对完善,而乡村则相对薄弱,城市教育和医疗资源集中,乡村则相对匮乏等。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坚决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规划模式,从全域角度进行统筹布局,使城乡在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相互衔接、协调互补。首先,要将城乡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此实现城乡功能的互补与协同发展;其次,要充分考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需求,在规划过程中,以科学统筹的方法为手段,进行系统合理的布局,持续推动三者有效衔接和相互促进,形成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建设为本,打造城乡融合“新引擎”。基础建设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支撑,要坚持协调性思维,高质量推进城乡基础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这一重要指示高瞻远瞩、立意深远,为我们深刻揭示了基础建设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核心价值。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在基础建设上存在着显著差距,导致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存在诸多障碍,制约了农村发展。要打破这种局面,一方面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更加顺畅的通道;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农村的基础建设,吸引城市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优质要素向农村回流。此外,还要通过制度建设更好地为城乡融合发展服务。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二是完善强农惠农富农的支持制度,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高效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治理为要,筑牢城乡融合“稳定器”。有效治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要坚持创新性思维,高效推动城乡治理融合的现代化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城乡治理新模式,不断推进城乡治理现代化。例如,在一些乡村地区,通过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一些城市社区搭建起居民协商议事平台,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形成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氛围;还有不少地方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实现了对城乡社会运行的精准感知、智能决策和高效管理。我们要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做好转化推广工作,努力形成更多创新城乡治理的制度化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从三个维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024-09-09 27077924 2 2024年09月09日 星期一